[性] 性別大補貼:給性別事件行為人上上課
■王晧安
校園一旦發生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總會牽動相關師生的敏感神經。在調查屬實後,一連串的處置相應而生。由於性別平等教育法基於「教育」的精神,通常進一步的處置建議都以教育為目的,而非「處罰」。常見對行為人的處置包括心理輔導、經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之同意,向被害人道歉、接受8小時之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或是其他符合教育目的做法。
我認為針對性別事件,學校在校內加強相關性別知能的宣導特別重要,在做好對當事人個人資訊保密的前提下,讓學生知道有性別事件在學校裡面發生,能讓教職員及學生更為警覺,不會覺得「又是老生常談、每次都提醒一樣的事」,而會感受到性別事件離我們生活真的很近,真的要注意避免造成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的情形發生,並且避免讓自己有可能遭狼手、狼口襲擊,透過性別事件對全校師生進行機會教育。
至於8小時的性別平等教育該怎麼進行呢?該如何設計?曾聽到有的學校僅讓行為人看看性別平等教育影片,8小時就過去了。有些則結合心理輔導,於心理輔導歷程中,一併融入進行教育。有的因為性平會謹守保密責任,輔導人員、教育人員無法得知事件詳情,只能提供廣泛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
分享教育部提供的兩個參考版本:一個是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網提供的「行為人防治教育課程」,包括「性別平等意識(身體/性自主)」、「解構性侵害或性騷擾迷思」、「性侵害或性騷擾因應與創傷」、「性侵害或性騷擾再犯預防」等4個主題各實施2小時。
另一個參考版本是「國民中小學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防治教育課程教師手冊」,國小部分較著重認知上的教育,國中部分則教導身體自主權、尊重多元性別、法治教育等,內容設計可以包括「認識性騷擾、性侵害的類型」、「探討家庭重要性別事件」、「身體界限與身體自主權」、「澄清過度追求迷思,學習正確情感表達方式」、「了解引發性別事件行為壓力源、情緒、認知歷程,學習正確因應策略」、「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預防再犯」、「學習自我控制」、「發展自我性別行為評估能力」、「增強性別法律知能」、「發展同理被害人的能力」、「社會性別資源」等。
課程設計如果能針對事發樣態,進行8小時教育課程設計當然是最為理想的,一樣稱為「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每個行為人的動機、行為內容可能天差地遠,強迫的性行為、合意性行為,性行為程度也不一,性騷擾是過度追求、語言騷擾、不當碰觸、偷窺、裸露、網路騷擾、簡訊騷擾等樣態更是多元。
廣泛的教育內容可以從多元的角度提醒行為人,避免再有類似的情形發生,能針對行為人的問題對症下藥,則較為有效,才不會什麼都提的蜻蜓點水、瞎子摸象,談了一堆都跟事件本身無關。上8小時的課程,不應當理想地預期行為人就真的不會再犯,更應當檢視課程內容中足夠重視「預防再犯」的層面。
值得提醒的是,8小時課程因為是強制教育,有時候當事人會有較多的情緒與抗拒,教學者不能忽視當事人感受,依然得同理、給予尊重。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校園一旦發生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總會牽動相關師生的敏感神經。在調查屬實後,一連串的處置相應而生。由於性別平等教育法基於「教育」的精神,通常進一步的處置建議都以教育為目的,而非「處罰」。常見對行為人的處置包括心理輔導、經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之同意,向被害人道歉、接受8小時之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或是其他符合教育目的做法。
我認為針對性別事件,學校在校內加強相關性別知能的宣導特別重要,在做好對當事人個人資訊保密的前提下,讓學生知道有性別事件在學校裡面發生,能讓教職員及學生更為警覺,不會覺得「又是老生常談、每次都提醒一樣的事」,而會感受到性別事件離我們生活真的很近,真的要注意避免造成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的情形發生,並且避免讓自己有可能遭狼手、狼口襲擊,透過性別事件對全校師生進行機會教育。
至於8小時的性別平等教育該怎麼進行呢?該如何設計?曾聽到有的學校僅讓行為人看看性別平等教育影片,8小時就過去了。有些則結合心理輔導,於心理輔導歷程中,一併融入進行教育。有的因為性平會謹守保密責任,輔導人員、教育人員無法得知事件詳情,只能提供廣泛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
分享教育部提供的兩個參考版本:一個是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網提供的「行為人防治教育課程」,包括「性別平等意識(身體/性自主)」、「解構性侵害或性騷擾迷思」、「性侵害或性騷擾因應與創傷」、「性侵害或性騷擾再犯預防」等4個主題各實施2小時。
另一個參考版本是「國民中小學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防治教育課程教師手冊」,國小部分較著重認知上的教育,國中部分則教導身體自主權、尊重多元性別、法治教育等,內容設計可以包括「認識性騷擾、性侵害的類型」、「探討家庭重要性別事件」、「身體界限與身體自主權」、「澄清過度追求迷思,學習正確情感表達方式」、「了解引發性別事件行為壓力源、情緒、認知歷程,學習正確因應策略」、「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預防再犯」、「學習自我控制」、「發展自我性別行為評估能力」、「增強性別法律知能」、「發展同理被害人的能力」、「社會性別資源」等。
課程設計如果能針對事發樣態,進行8小時教育課程設計當然是最為理想的,一樣稱為「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每個行為人的動機、行為內容可能天差地遠,強迫的性行為、合意性行為,性行為程度也不一,性騷擾是過度追求、語言騷擾、不當碰觸、偷窺、裸露、網路騷擾、簡訊騷擾等樣態更是多元。
廣泛的教育內容可以從多元的角度提醒行為人,避免再有類似的情形發生,能針對行為人的問題對症下藥,則較為有效,才不會什麼都提的蜻蜓點水、瞎子摸象,談了一堆都跟事件本身無關。上8小時的課程,不應當理想地預期行為人就真的不會再犯,更應當檢視課程內容中足夠重視「預防再犯」的層面。
值得提醒的是,8小時課程因為是強制教育,有時候當事人會有較多的情緒與抗拒,教學者不能忽視當事人感受,依然得同理、給予尊重。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