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性] 性別大補帖:疑性戀就是流性戀

■王晧安

當初研究疑性戀(questioning)/流性戀(fluxion),出自於自身的生命經驗,可以認同自己是同性戀,可以認同自己是異性戀,可以認同自己是雙性戀,但總覺得少了這麼一點什麼?用這些詞彙來描繪自己的情慾認同,似乎都不那麼適切。因此,想透過研究尋找與自己相似的人。

在查詢文獻時,大部分介紹疑/流性戀的定義,傾向界定為一種流動的、質疑的情慾認同,是一種認同進行式的情慾認同。但訪談這些與自己相仿之人時,發現大家竟一致地質疑的不只是自身的情慾認同,同時也擁有變動、多元、模糊、跳躍的性別認同。就因為認定自己的性別,覺得自己是「男」還是「女」這麼不容易,難以認同截然二分的性別認同,況且,對於愛慾對象的性別界定,相同地模糊與困難。自此發現,疑/流性戀不只是一種情慾認同,也是一種模糊的、流動的性別認同。

那為什麼疑性戀又是流性戀?要叫疑性戀好?還是流性戀好?在我訪談的參與者中,有的人覺得「疑性戀」這個詞很不錯,因為呈現了參與者有時候對性別/情慾認同的懷疑。有時小疑,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性別/性傾向;有時大疑,懷疑個人是否需要有固定的性別/性傾向;有時不疑,反正自己就是這麼彈性、流動,也就沒什麼好再疑惑的了。「疑」性戀聽起來又像「異」性戀,藉由語音上的模糊,容易讓人錯亂、混淆、搞不清的感覺,與疑性戀本身讓人疑惑的感覺真是太貼切。「疑」還可以代換為「怡」然自得、「移」動、被「遺」忘等多個同音字。

但也有人覺得「疑性戀」會讓人以為是還在認同自己,準備朝向同性戀、雙性戀或異性戀,因此選擇「流性戀」作為對自己的稱呼。採性別/情慾認同的「流動」特性,作為適切的命名,向一般人介紹也比較能夠快速地理解。但「流性戀」就少了「疑性戀」這麼一點「?(問號)」的感覺。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根本不想稱自己是什麼戀,有點像不是T,不是婆,也不是「不分」,而是「不想分」的那種意味。既然都這麼質疑與流動了,何必非要一個名字不可?

有些人很快會發現,「疑/流性戀」和「雙性戀」似乎有點相像?雙性戀有多種定義,有人說是喜歡男生、也喜歡女生,有人說是愛不分性別。在「愛不分性別」這點,「疑/流性戀」和「雙性戀」的確相像,許多疑/流性戀的確也會認同自己是「雙性戀」,但「雙性戀」不一定會認同自己是「疑/流性戀」。因為疑/流性戀,不只是可以愛男、愛女,還可以愛跨性別或不知道是什麼性別,認同可以很流動,可以變化,也許有一天會固定下來,也許固定一段時間,也許都不固定。疑/流性戀會質疑自身的性別認同、情慾認同的必要性,具有模糊、跳躍的性別認同,但雙性戀並不見得如此認為。

疑性戀也好,流性戀也好,疑性戀就是流性戀,流性戀就是疑性戀,或是,管他叫我什麼戀。誰說一種認同只能有一種名字?「疑」的時候,正也在「流」,疑流相隨就是疑/流性戀。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性] 性別大補帖:親近跨性別

■王晧安

在職場、校園禁止對性別、性別認同歧視之後,臺灣社會是否對跨性別者更友善了呢?近年來,跨性別者在媒體上的曝光度提昇了,大眾更有機會透過媒體認識跨性別,從媒體上聽到藝人的故事,像是河莉秀、利菁、劉薰愛、法拉利姐,他們是從身體上跨越性別,也有像張芸京、青峰從服裝上、聲音上跨越性別的藝人。

上週參加一場跨性別聚會,各種扮裝的、變性的或氣質上跨越的跨性別者同聚一堂。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一位60歲的伙伴,他有妻有子,家人知道他會扮裝,但也沒有說什麼。他談起自己之前會到台南、台中、新竹,尤其是去第三性公關的酒吧,一晚上跑大老遠才能和跨性別朋友一聚。看他談這段經驗時眉開眼笑,可以體會他做自己、相遇知己時的那種愉悅。但背後呈現的現實是,社會整體而言並未能提供跨性別彼此認識的資源、自在做自己的空間,只有下了班,難得偷閒,還得舟車勞頓,才能享有片刻的自在。

台灣社會對女跨男的接受程度一直較高,從民國初年孔令偉(孔二小姐),到近年政治人物中性化打扮,從媒體、綜藝節目上看到形形色色的帥氣女孩,女跨男的跨性別者買男性、中性的服裝較不困難。但對於男跨女的跨性別者來說,買衣服則飽受歧視眼光,要買雙漂亮的鞋,很難找到自己的尺寸;想買衣服,如果去單獨店家,有時會有太多性別上的詢問,或直接感受到歧視眼光,有時在百貨賣場稍能自在點,比較不會被緊迫盯人式地凝視對待。

跨性別有交友、認識伴侶的需求。曾有男跨女的大學生想參與女性社團,卻有社員拒絕她的參與。不是每個跨性別者都是異性戀,也有跨性基、跨性拉。一些跨性別拉子想參與拉子舞會、球聚,卻限定「生理性別必須為女性」,擺明排斥跨性別拉子的加入,只因為幾個成員不希望跨性別加入,那能否也因幾個成員期待認識跨性別的拉子,而刪除此類歧視性的規定呢?

對有變性需求的跨性別者來說,醫療環境的可接近性非常重要,也是目前最缺乏、最不友善的部分。首先,一個跨性別者想要變性,通常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觀察、自我對話,接著認識跨性別朋友,再回來自我探索,直到想找醫生評估性別轉換時,通常已經經過一段歲月。但要找精神科醫師評估時,卻發現醫生會「拒絕病人」或「拒絕評估」,而轉給其他醫院,甚至南部的還轉給台北地區的醫院。既然把「性別不安」當作是一種精神疾病,卻又不能每間精神科都提供協助。還得花上交通費用、交通時間才能獲得醫療服務,只要離開臺北,就是跨性別醫療的偏鄉。

想評估變性,得自費負擔上萬元的評估療程。想變性的跨性別者,透過荷爾蒙治療,無論是口服藥物、針劑注射、凝膠,每個月都需要負擔高額的醫藥費。我在聚會中笑稱,現在薪水已經很難賺了,還得每個月負擔一筆和房租一樣高的藥費,等於是租一棟房子讓自己的身體比較自在。每個月跨性別者也都在付健保費,但健保卻不能給付荷爾蒙治療所需要的藥物,原來性別要自在,還得限定較佳的經濟社會階級?無視低社經變性者的醫療近用權?

營造跨性別友善的社會,不妨從資源的可接近性做起。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性] 性別大補帖:給反同志教友的一封信

■王晧安

有許多身為基督徒的朋友,近來為了《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法,以及「同性婚姻、伴侶」法制化有一些擔心、焦慮,對於未來家庭的崩毀,擔心社會秩序的紊亂,這些擔心、焦慮,來自於自己的教會、信仰,以及身邊朋友的更多擔憂。

許多人會說,他們身邊有同志朋友,尊重同志、沒有歧視同志,但不願意給予同志平等的人權,因為需要這些同志自律、回歸異性戀、避免同志破壞了家庭制度、破壞倫常。

許多人會說,擔憂伴侶制度與同性婚姻會使婚姻失去神所賦予的神聖性,甚至會使同志錯綜複雜的性,帶入婚姻之中,讓婚姻變得更混亂,兒童需要正常的家庭來撫育、成長。

甚至認為身為基督徒,有些事基於真理、本於信仰,必須在此刻站出來反對相關法案,強調自己站在上帝這一邊。

我們不妨想想,什麼是真正的尊重?自己真的理解了同志?理解的是選擇用「異性伴侶方式」生活的同志?或是選擇用「同性伴侶」生活的同志?究竟了解了多少?那如何說自己是尊重、沒有歧視?

不是每對同性伴侶都會想要結婚,或登記為伴侶,那是因為清楚社會仍有很多歧視,或是自己根本不想進入婚姻。會想要結婚或登記為伴侶的是哪些人呢?

就是想遵守現在所有婚姻制度、婚姻規範,和原本享有異性婚姻權益這群人,相同地透過承諾來結為一段重要的關係,組成家庭,他們一樣都在期待「維護婚姻制度」、「維護家庭制度」,同時也依循原有的倫常,只是原有的夫妻概念,同時也有夫夫、妻妻的概念。會想結婚的同志,是想要穩定社會的同志。

許多同性戀者過去為了符合家人的期待,進入異性戀婚姻,這樣的婚姻與家庭是社會所期待的嗎?同性婚姻不但不會毀壞原有的婚姻、家庭制度,反而是認同與鞏固婚姻與家庭制度。

台灣有很多同志家庭了,孩子順利的成長,我的一些同志家庭的朋友,孩子甚至已經讀大學了,就和所有在異性戀家庭長大的孩子一樣,沒有什麼分別。這些同志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需要的就是社會、法律制度認可他們來自「正常的家庭」,一樣有雙親的愛、關懷,只是雙親不一定是一男一女。

上帝創造男人,創造女人,同時上帝也創造了陰陽人、跨性別者,上帝造了異性戀,同時也造了同性戀、雙性戀、流性戀,上帝不只讓我們繁衍下一代,教我們智慧,教導我們的是慈愛、包容。我們需要了解上帝造人的多樣性,這是上帝的美意,是教我們視彼此為兄弟姊妹,彼此平等、正義地對待。只是所有社會上的多樣性,不一定都被書寫在聖經裡面,不一定都寫在法律裡,這需要我們的智慧。

信仰教導我們的是要理解,而不是要人認罪、再也不得再犯罪。我們需要聆聽上帝的聲音,給予差別待遇就是歧視,理解、支持同志權益並不會背叛上帝。

應當反省的是,在傳遞反同志權益的過程,總是讓許多人因此遠離了上帝,聽不見福音,很多人現在聽到基督徒是感到害怕、恐懼,聽到基督徒想到的是仇恨,而不是慈愛。反同志權益無助於上帝的子民與神和好,我們需要在混亂的資訊中明辨真理原則,而不要以人類的姿態妄稱上帝的立場。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2013校園性別社團突破困境與互助平台會議 課程紀錄

2013校園性別社團突破困境與互助平台會議 課程紀錄

時間
形式
內容
09:35~09:45
與會伙伴相見歡
與會來賓及伙伴自我介紹

u  認識小活動
u  活動流程:輪流唸一至三,若有人出錯時,就互相擊掌喊YA。代表遇到困境時要互相打氣面對。進階版是將一換成動作、一、二都換成動作。
u  心得分享:
1.          活動的目的不光是為了樂趣,而是體驗自己在活動中的感受與狀態。
2.          想扮醜會放不開,也擔心不同性別適用性。
3.          有夥伴把動作設定成打自己巴掌,感覺還蠻有趣。

時間
形式
內容
09:45~10:20
婦女團體溝通平台及CEDAW宣導簡介
介紹婦女團體溝通平台計畫及CEDAW,並帶入會議主題

u  課程名稱:CEDAW介紹
u  課程講師:卓耕宇
u  課程內涵:簡介CEDAW公約,了解其歷史脈絡、內涵,及時事應用
1.          CEDAWThe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n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2.          此法是特別關注女性權益議題,並非說男性不重要,而是從探討女性出發,再回應到男性議題。例如:職場上潛規則,女性懷孕或結婚就會請她離職等,根據此公約,為了保障女性工作權,才有性別工作平等法等立法通過。
3.          最近的性平法公聽會,與真愛聯盟溝通意見時,引用法律或公約基礎來對話,是一個可行的方法,也讓對話與法有據(例如用CEDAW、兩公約等)
4.          簽署公約後,會有國內施行法,欲查詳情可上婦權基金會。
5.          CEDAW公約在政治上對女性的保障,是因為參政這件事長期以男性為主,所以像台灣就有婦女保障名額,這是一種暫時性的實施措施,期望能漸漸地不需要有這樣的措施存在,就表示社會在此議題已有進展。世界上最早女性參政的國家是紐西蘭。
6.          CEDAW公約透過影子報告、一般性建議與時俱進修改,內涵注重女性處境的發展與改善,倡議女性議題,並看見社會的結構面。


時間
形式
內容
10:20~11:20
專家引言
社團共同困境與互助(主講人:王振圍理事長

u  課程名稱:專家引言:社團共同困境與互助
u  課程講師:王振圍
一、說明平台主題設定的緣起,因為時代更動,性別社團的發展與經營模式都在改變,所以社團間的合作互動就顯得很重要。
二、性別社團互助之經費共享
1.          例如某屆QINS的盈餘分配是按募款多寡來分配,但每個學校的熱鬧度、資源狀況不同,所以可能付出共同努力,但募款的成果會因先天地利而有所差別,值得思考這樣分配經費資源的方式適合嗎?
2.          老幹部去演講的錢回捐回來社團,讓社團可以累積經費辦活動,不過另一方面可思考,有的社團會累積社團經費,其的目的是什麼?老幹部與新幹部對於社團經費的使用,有的時候是需要協調的。
三、性別社團互助之社課共享
1.          鄰近的學校性別社團,可以互相把社課列為彼此的學期行事曆中,互相分享社課資源。
2.          資源足夠的學校(例如成大),會吸引他校的學生來加入及參與社團,可以考慮鼓勵與扶助鄰近學校成立性別社團(長榮、南藝大等)
四、性別社團互助之主題設定與講師資源共享
1.          樹科大:大部分的社課大多是講師及社長、副社在上,所以較沒符合社員的需求,開始思考社員的需求。
2.          成大:會用討論與投票的方式決定要上什麼課程,但要如何拿捏結果很重要。也會透過線上問卷來蒐集資訊,但回收率似乎不太高。
3.          南華:安排社課會以初階、進階課程穿插,也會透過會員大會詢問社員意見,宣傳的美工能力也是吸引社員聽課的因素之一。
4.          影展、經驗分享可以讓社員自己來上,建議先前要先做電影分析、設計討論問題大綱,會後討論較有目標與效率。
5.          可以把如何找到講師的方法、條件列出來,然後再分享這些資訊。
五、性別社團互助之社區共享
1.          社課招募對象可以廣邀在地民眾參與,非限定只有校內學生可以參加,可以把社團及資源推廣至社區。
2.          社團老人成立在地社團組織,與社團保持聯繫與合作,讓在地老人可以為社團捐錢、開社課,若辦理社區活動也歡迎校園性別社團參與。
3.          南華:附近社區的組成大多是阿公阿嬤,一般的社區民眾則是要到民雄或嘉義。
4.          可以與鄰近高中職學校、政府單位(衛生局)、校內通識中心 (成大目前有做)、民間團體(好性會、968)合作講座或課程。
5.          好性會與亞大討論,預計要寫計畫培訓社區講座推廣的講師訓練。
6.          成大想發起暑假辦理中南部社團聯合幹部訓練。或許南部與中部就可以獨立辦一場。希望可以透過聯合幹部互相認識,並且分享社團經營經驗,連結資源。
7.          社團間合作若有彼此感情做基礎,合作起來在很多工作分配上,比較能夠互相體諒,產生衝突的機會會降低許多。

時間
形式
內容
11:30~12:00
校園性別社團互助合作之困境案例討論
請現場所有人四人一組,快速分享社團與其他社團合作時遭遇的問題與困境,目前曾嘗試過哪些努力的方式與做法。

社團困境:
周聖芳:
l   幹部很少,只有兩個人。學期初外部活動一堆,內部社員比較沒有照顧到,人太少,會想要跟其他社團多一點合作。
黃奕軒:
l   內部問題較多,幹部很多人都四年級,較繁忙;很多社課都是社長自己在負責,又要跟之前幹部要交接、傳承的東西,但又生不出來,很擔心沒有資料的傳承、無法永續的發展。
孫瑜含:
l   之前幹部做了很多的事,這屆很多的新手,對性別是什麼、社團是什麼、邀請講師都有很多經營不足的地方。社員很多,但真的會來社課的人,人數一直都很浮動,都搞不懂有多少社員。

困境:
u  「每個人時間有限」:不確定每個人有多少時間可以在社團內付出,要要求每個人有更多的付出,好像又變得很困難,但不要求整個組織的發展速度會變慢(酷斯拉、好性會)
u  「不確定每個人的心力」:會擔心幹部、社員很忙,不敢要求太多,或跟社員/幹部不是這麼熟。
u  「不好意思請老人幫忙」要求老人要幫忙(無論是討論博覽會、講座),會覺得很不好意思,很不好意思找老人回來幫忙(屏科)
u  「學術人才較少」:對學術有興趣的人比較少,一些幹部畢業後,時間比較不夠,比較少參與活動。學校地處偏遠要聽講座,要到外地去,大家外務多,很難把心力都放在社團上面,比較難準備學術的東西。性別新手接幹部,公務繁忙,缺乏進修。(南華)
u  「不知如何把外面所學,拿回社團分享」:去參加研討會、講座,但因為所知有限,又無法回來傳達。(南華)
u  「幹部聚少離多,工作集中在同一人身上」:希望幹部常常出來吃飯,多多聚會、開會,可以一起把事情做完,大家時間都不一樣,常常一人身兼多職(南華、高師)
u  「傳承交接不足」:前面幹部傳承不足,新手兵荒馬亂。(南華、成功)
u  「幹部人數不足」:只有2個人,只有自己擅長的東西其實沒有這麼多,無法兼顧這麼多的東西、準備不足、擔心不符合社員需求、未能滿足自己希望完成的工作進度(例如海報製作及宣傳時間)。

如何凝聚社團的認同,是重要的,讓大家覺得忙還是願意幫忙社團的事。

如何請幹部來一起幫忙?
u  減少預設:
n   不要預設大家都很忙,問大家接這樣的工作量是否可以?有些美宣、做看板的事情可以大家都一起來做,比較節省時間,讓大家一起合作,也可以凝聚情感。
u  會議分工:
n   定期幹部會議。
n   開會時,請大家認領工作,每個人接下自己可以承擔的工作。避免工作只落在社長或是副社長身上。
n   讓每個幹部/社員都了解目前社團的處境,不是只有社長一個人來煩惱、承擔這個問題,讓每個人都多付出一點,而不是只有社長。
n   共同分配工作,而不是社長來分配工作。這樣比較少接工作的人,一陣子沒接工作,也會看到大家都很忙而幫忙接工作。
n   分工時候,還是要尊重個人的意見。
n   每一個活動,每個幹部都認領到工作。
u  情感:
n   先穩固社員及幹部情感(詳見情感及社聚的資料)。
n   平時多打電話關心聯絡,不是只有社團工作時才會聯繫彼此。
n   平常多多聯絡社員,像是用Facebook上面多丟訊息。
n   和幹部約定期的聚會,也許是每週一次、每月二次、每月一次。
n   社長、幹部先和社員熟,請社員一起協助各個幹部。
n   有工作時才找社員,社員會覺得有事才會來找我,反而會不太喜歡接到社團幹部的電話。
u  社員需工作:
n   被拜託做事,會讓自己是有重要性的。很多人沒有接手工作,是會慢慢淡出社團的。平常可以拜託大家一些小事情,有付出、有認同比較願意繼續做事情。
n   幹部沒有工作會有愧疚感,也會覺得對社團沒有付出,幹部也會需要成就感與凝聚力。
u  口氣溫和有禮。
n   先詢問當下是否能協助幫忙。
n   有時網路上的文字會給人帶來一些誤會。
u  工作需適時回報進度。
u  平常多多幫忙其他人,社團活動時多厚臉皮,每個人都拜託看看,常常會有出奇不意的好人出現。
u  幫幹部安排「學習及時間管理」課程。
u  舉辦幹訓,請老幹部或其他社團資深幹部來傳承與交接,減少摸索與探索的時間。

如何兼顧社團工作與性別知能的學習?
u  藉由聚會融入分享:
n   聽到研習回來之後,告訴大家這些性別知能,比較有可能是透過聚會來分享,但也不可能是聚會一開始就談這些東西,之後再慢慢分享。
u  自辦社課,有社課又能充電:
n   社員認領自己有興趣的主題,辦那個主題的社課。
n   學術不用每個人什麼都很懂,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專長。
n   每個人的專長不同,可以有一兩堂社員自己辦的社課。發現自己不足的地方,知道這個主題更多的東西,在準備過程增加知能。
n   自辦社課的品質若有擔心,可以有試教、試討論,需要有團隊的合作,不要把責任放在一個人身上,把社團課程的成敗放在一個人身上。
n   對象以內部社員為主,因為難免會有一些不確定、挫折感,比較能自己調整,大家也才不會有過高的期待。
n   自辦社課要多看到好的那一面,多鼓勵大家自己準備、累積成就感而不是挫折感。
u  幹部訓練:
n   幹部一起組讀書會。
n   在幹訓的時候,就把相關知能先作補充。
n   擁有性別知能,也讓幹部面對新生比較有信心。
n   有帶活動的概念,臨時也不會不知道如何帶新生。
u  提昇學術學習優先順序:
n   性別知能的學習要放在優先順位上,社團行政工作永遠有做不完的事。
u  增加演講可近性、自行承辦學術活動:
n   多申請經費,找講師來演講、研討。
n   請校內講師舉辦性別知能訓練。
n   請學長姐回來舉辦研習、研討會。
n   爭取研討會、研習活動在自己學校舉辦。
u  鼓勵參與研習:
n   幹部一起去參加其他社團、組織的講座。
n   把一起參與、去外地聽研討會作為共同的社團活動,補助參與成員交通費。
n   建議多參加外面的活動、講座、營隊,增加相關知識。尤其是寒暑假密集的營隊。
u  以生活作為素材:
n   把最近生活遇到、學到的書、事、新聞、訊息,跟社員分享,可以摘錄一些重點貼在臉書、FB社團,加一些自己註解及省思。
u  社團行事曆需要重要研討會活動排開。

自己帶社課,該如何準備?
u  主題設計:
n   性別基礎課程、同志基礎課程,可以自辦課程,讓社員更熟悉。
n   生命經驗課程。像是出櫃。
n   高難度的課程不強求,如果有這樣的人才再請他們分享。
n   可以就原有外聘課程,若社內有相關人才,再延伸設計進階或實務經驗的課程。
u  電影導讀:
n   選擇時:需確認電影是幾個社員看過、有興趣的電影,才不會曲高和寡。可以先給大家先看過預告片,再來挑選。
n   自己先看過2遍,自己先找一些可以深入討論的點,進一步設計問題,邀請大家對這些點提出想法。
n   電影播放時間不夠時,無法看完一整部電影,可以跳著給大家看,直接討論想跟大家討論的部分。
n   建議先有引言,再開始看電影,有的思考方向、題綱可以先放出來。但要注意不要爆雷。
n   幹部可以先一起看,可以把幹部題目先討論出來,再到正式討論提出與社員分享。
u  活動設計注意:
n   課程活動不要只是活動,而沒有和課程主題連結,變成為活動而活動。
n   活動之後,要有一些主題的討論。
u  課程準備:
n   共同準備:2~3個人一組共同準備同一個課程,可以一起準備、一起修改。可以搭配新人,亦有利於經驗傳統,同時又有新的想法。
n   有趣:準備有趣的點在課程裡面,像是有趣的故事、媒材的使用、帶討論、設計活動,不要讓整堂社課都只是講述。
n   請教:詢問之前上過課的老人經驗。
n   融入活動:要準備融入性的活動,較易引起興趣。
n   多元媒材:下載或剪接小短片、運用故事、繪本、新聞,運用多元媒材,會讓內容更生動、更吸引大家注意。畫面與故事較能重視情意的傳達,而不只是生硬概念的傳遞。
n   講義:準備一張紙的小講義,比較能讓大家做筆記,或寫下自己的問題。
n   討論題綱:要準備討論題綱,設計討論活動。合適的題綱有助於整理個人經驗、與主題概念連結,而不流於空談。
n   充份準備:學術主題課程,至少要準備3~5本書,作為基礎。
n   小訪問:訪問社員、路人或相關人士相關的想法、經驗。
n   試教:試教很重要,要像講社課這樣去進行,才會知道投影片、或流程中有哪些地方不順,才不會在當天講的時候講不出來。在幹部面前演練、回饋感想,試教的回饋很重要,才能發現這些問題,完整表達課程用意,確定想傳達的方向。有些社員如果無法在正式上課的時間出現,也可以在試教場出現。
u  社課過程:
n   講師不要兼當日社課的行政工作。
n   人數較多時,運用分組討論。
n   事先安排暗椿主動問問題、回應問題。
n   遇到奇怪的問題不要慌張。講師可以回答與主題有關的問題,聚焦問題、評估個人是否有辦法回應這個問題。
n   不要照本宣科(唸投影片、唸講稿),會很無聊。

幹部認好工作沒有完成:
u  補位:如果沒有做,常常其他幹部要協助他。
u  提醒:需要多多、定期提醒。
u  體諒他人:讓該幹部了解他帶來的困擾。
u  求救:請幹部無法如期完成工作,能提早請其他人的幫忙。
u  確認幹部意願:需確認是否仍有擔任幹部意願。

時間
形式
內容
13:00~14:30
會議討論
各與會者平等發言、主席或主持人須隨時整理討論共識,或指出意見差異,引導討論。

討論議題:
一、各社團目前遇到的合作困境為何?
二、目前各社團的資源需求為何?有哪些資源可以與其他社團共享?
三、各社團可以如何協助新社團的成立與發展?
四、如何運用多元形式促進各社團間平時的合作,集結社團的力量,以改善困境、促進交流?。

u  課程名稱:會議討論
u  課程講師:主持人黃奕軒、座談代表王靖鳳
一、各社團目前遇到的合作困境為何?
n   擔心:
u  會擔心其他社團無心合作。→有心合作的社團自己先跳出來。
u  擔心前人恩怨影響現在的互動。(過去成員分手、幹部衝突)→新幹部避免再重蹈覆轍,讓關係較不合睦的區分開會。
u  不認識其他社團的人。→多參加社團聯合活動。
u  不了解其他社團的情況、學校的環境。→多互動才會多了解,老幹部多牽線、人脈的傳承。
n   缺乏合作動機、誘因。→多作願景式的說服
n   缺乏利益的互換。→自助助人
n   社內成員不足。→先改善社團體質、宣傳,先求助
n   缺乏效率:
u  遠距離討論較不容易。→善用網路軟體(例如google+、臉書),可以用影音訊息、文字訊息、群組訊息;若有人一直不出現,就會電話聯繫
u  遠距離不容易互相支援,有交通時間的困難。
u  需要不斷回去向其他幹部傳達,得到共識的時間會拖很久。
u  資訊傳達不對稱。→所有討論盡量提供紀錄、統整,盡量以文書的方式,發佈給每一個人。(用群組訊息或雲端文件分享)
二、目前各社團的資源需求為何?有哪些資源可以與其他社團共同?
u  錢:
n   講師:講師鐘點費、講師交通費、講師餐費。每年每社10,000~20,000元(每半年一場2小時)
n   社員:每年10,000
u  參與外地活動交通補助費。
u  補助聚餐、社遊費用。
n   宣導品。
u  講師:講師資源(單位、聯絡方式)、免費講師。
u  獨立空間:
n   社辦:
u  隱蔽的社辦,避免讓社員出櫃。
u  社辦足夠長的開放時間,讓社員自在地談得很晚。(例如可以晚出去,太晚不可進來)
u  宿舍、活動中心門禁影響社員參與社團。
u  器材:
n   借用壓學生證,影響學生使用學校其他服務。
n   單槍設備。
n   大聲公。
u  人力:
n   社員不足。

較能協助其他社團的資源:
u  講師。(高師、好性會)
u  人力:協助其他社團擺攤、活動的機動性協助。(高師、成功)
u  性教育教具:假陽具。(樹德、好性會、南華)
u  BDSM教具:鞭子、繩子、藤條(南華)。[可以借展覽,但不要實際使用]
u  場地:提供借用。(成功)
u  影音光碟、檔案。(好性會、高師、南華)
u  圖書。(好性會)
u  設備:
n   筆電、單槍(好性會)。
n   桌遊、性別桌遊(好性會、南華)。
n   活動式桌椅(好性會)。
n   板車、攜帶式音響(成功)。[註:103年才會有]

三、各社團可以如何協助(其他學校)新社團的成立與發展?
u  不只要協助新社團,也要協助有倒社危機的社團。
u  取得內部支持~為何需要這麼做:
n   需要先形成社團內的共識。
n   自助助人,每個社團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n   了解要有先鋒者是困難的,需要彼此互助。
n   了解社團經營是非常困難的。
n   其他學校成立社團,也會有助於自己學校社團招生,有的同學會從其他社團知道自己學校也有社團。
n   性別社團本來就很少,就是要互相幫助。彼此一家親。
n   不用所有人都有共識,而是願意一起做的人就嘗試一起努力。
u  人力:
n   參與對方社課,也是一個鼓勵與幫助。
u  課程:如果自己社團有講師,幫忙在對方學校開設社課。
u  經費支援:
n   好性會新成立社團的年度經費補助較高。
u  協助傳承:
n   好性會提供社團經營、性別知能資料;提供諮詢。

四、如何運用多元形式促進各社團間平時的合作,集結社團的力量,以改善困境、促進交流?
u  交流方式:
n   參加聯合幹訓。
n   參加好性會社團聯合活動、平台會議。
n   參與其他社團社課、聯誼。
n   交換社課。
n   幹部間交流:如何促進美宣製作、如何進行宣傳。(可透過幹部訓練;地理位置近的可聚餐)
n   跨社幹部聚餐。讓各幹部可以認識彼此。
n   合聘講師,節省交通費:請講師的時候,讓講師剛好可以在同一地區多講幾場。
n   聯合大型活動(舞會、影展、攝影展、研討會)。
n   性/別影音、圖書清單分享。
u  改善困境:
n   減少擔心:
n   增加合作動機、誘因、增加利益的互換:
n   解決社內成員不足:
n   促進效率:

成員覺得早上引言人提到的部分,很值得參考:
v  「資源共享」:較資深、資源較多的社團多支援新社團、資源較少的社團
v  經費共享:
1. 合辦活動,錢多的多出一些;
2. 校園性別社團共同基金,扶助新社團
v  社課共享:
1. 鄰近學校聯合社課;
2. 社團交換社課;
3. 主題設定與講師資源共享
v  活動共享:
1. 合辦大型活動;
2. 各校大型活動人力/節目支援
v  社區共享:
1.  舉辦的活動,也可以讓社區參與;
2.  社區舉辦的活動/社區資源也讓社團共享
v  傳承共享:
n   畢業生成立在地社團組織,提供資源給校園性別社團

時間
形式
內容
14:40~15:30
臨時動議或結論
一、提出未及討論之議題。
二、總結本次會議重要建言。
三、各與會代表針對會中提出問題,有何對策與行動。

一、提出未及討論之議題。
u  各社團的困境無法每一個都討論到。
u  分兩個校區的許多問題仍無法討論。
u  如何結合畢業生資源協助各社團發展。
u  如何有效地結合社區資源。
二、總結本次會議重要建言。
u  社團可以有更多的互助合作。
u  了解為何需要協助新社團、其他社團的成立與發展。
u  聯合幹訓真的非常重要,可以中區、南區分開舉辦。可以寒假先嘗試舉辦小型的聯合幹訓。
u  可以了解不同社團活動負責方式,以及社課的舉辦方式、內容、課程安排。
u  可以知道更多要得到錢、資源的地方。
u  更了解各社團目前的資源需求、發展情形。
三、各與會代表針對會中提出問題,有何對策與行動。
u  今日議程已提出許多問題之對策與行動,未來可繼續發展。
u  今天來的社團比較少,可以繼續蒐集其他學校性別社團可提供的資源,了解其他社團的資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