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性]性別大補帖:快樂學習的性別社團
■王晧安
校園性別社團活動及社課應該以聯誼聚會為主?或是以學術課程為主?這是許多經營或參與校園性別社團常見的問題。跳脫「輕鬆聚會/嚴肅講課」二分的經營框架是否可能?聚會也可以帶來生活上很多性別議題的學習及啟發?學術社課也能以活潑、有趣、很輕鬆的方式,又有所學習?
從校園性別社團發展的歷史中可發現,純聯誼性或純學術的社團往往撐不過4年,每3、4年就倒社一次,為什麼呢?純聯誼性性別社團通常以同志社團為主,剛成立時,通常人丁旺盛,大家對認識同性朋友充滿熱情。但過一兩年,好像校內該認識的也認識了,看來看去就是這些老面孔,所以當這些成員逐漸年華老去,準備畢業,社團也因此就地解散。
純學術性性別社團,初期通常以學術包裝聯誼活動,但長久下來,過於向學術傾斜。老社員不滿足於基礎概念的學習,社課深度日增,若又未能顧及新進社員的知識起點,總讓人覺得學術社團真不吸引人。誰要白天上課累得要死,還要去聽疏離的知識課程呢?
逐漸聯誼性社團不能單單只是聯誼,更要有一些性別議題的概念滲透其中。像是每週定期的聚會,如果大家都只是一起來聊八卦吃飯,一起吃飯三個星期,如果沒有心儀的對象,沒多久就膩了。但如果每次聚會,都能順帶提一下最近的性別時事,或是大家聊聊生活中遇到的性/別困擾,能輕鬆聊天又能解決生活上的小困擾,參加聚會變得有附加價值,更能吸引社員長期參與。
學術性社團活動最避諱、最不討喜的是找一堆看起來很厲害的頭銜,社課一開始,像是在教理論一樣,滿口學術經典、咬文嚼字而無法與生活緊密結合。反而社團成員自行蒐集資訊、研發與討論生活中性別議題,尤其是最近學校裡的問題,或是社員發生的問題,例如性別與宿舍、社團參與和家人間的衝突、系上生活中的性別歧視等,不但社員能有共鳴,更能從對話中生產同儕間感到有興趣、以學生為中心的生活化性別知識。
校園性別社團可以發展豐富多元的選擇,有的性別社團就學校中的校園安全問題、性別/同志/女性電影分析、學校性別課程研究、學生實習或演練性別化的服裝問題等進行討論,討論後作出具體建議,提供給學校作為營造性別友善校園的參考;或針對性別時事、校園中性騷擾問題展開宣導行動,以性別平等價值的教育推廣作為社團發展的目標與作法,積極改善我們生活環境的性別處境,才是真正「性別平等從身邊做起」的生活實踐。
近年來,國內校園性別社團紛紛成立,尤其以關注同志議題的社團為眾。但要特別提醒的是,直接定位為以同志為服務對象社團,常常面臨招生困難的問題。因為在對同志尚普遍不友善的校園氛圍中,因為擔心加入社團就會出櫃,導致同志學生加入同志社團不高,雖然事實上根本沒有人知道誰是同志社團的成員,根本不用擔心出櫃問題。
對女性、特定男性、跨性別的歧視與壓迫依然存在,應當成立關注同志友善、性別議題的社團為主,吸引更多相同關注性/別議題的非員一起加入。不同性別、性傾向間互相理解與支援更是重要,多元成員互相學習才能真正學習尊重。
(台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秘書長、台灣女性學學會理事)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