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青性]性別大補帖:高中公民性別教材還需加加油


[青性]性別大補帖:高中公民性別教材還需加加油

■王晧安
 
翻開現行高中公民與社會科的課本,發現比10多年前的版本更強調「務實」、「現實感」與「關懷」。公民科教師不再是「道德教條的傳教士」,而是培養增進公共參與、認同民主法治與人權精神的「教師公民」。
「性別關係」自95暫綱已列為重要課程,「性別關係與平等尊重」獨立為一節,談社會中性別刻板印象的內涵,破突性別刻板,以及社會對多元性別氣質與性傾向的污名、異性戀霸權。意味著學生在高中階段的求學過程,總算有機會在正式課程中學習到性別的「社會性觀點」。現行教材中,談到職場中的性別關係與性別立法;從情愛關係了解伴侶間的性別關係。在婚姻與家庭一節,談家庭性別分工問題,以及家庭暴力帶來的衝突;在多元文化中,了解新移民女性的處境;在媒體識讀中的辨識媒體中的性別刻板;甚至在社會團體與結社、社會運動與人權保障中,散見婦女與性別團體、運動的例子。
性別平等的價值已逐漸被正式教育體制認可,看見這些性別議題成為教材內容固然可喜,但檢視內容卻讓人憂心。像是「跳脫性別刻板」一段,表列「性別角色刻板的男女內涵」,再次強化性別刻板印象。雖教導應由「男女平等」改口「性別平等」,但全課本的舉例全只有男性與女性,甚至以難以接受「男護士」、「女機長」為例,而非教導如何面對社會性別的多元。忽略只要談「性別刻板」,其實很容易陷入男女二分的論述困境,運用兩性刻板的表列或圖說,往往難以呈現真實社會的性別多元樣貌。
提及同性戀在1990年5月17日已從世界衛生組織精神病名冊中除名,提醒「異性戀霸權」與「污名化」的概念,但仍僅止於呈現異性戀者視同性戀者為不正常,未能正視多元性傾向的存在,未能理解不符主流性傾向者的處境。甚至有些老師在教學過程教導「嚴苛的同性戀定義」,存在對不同於主流性傾向的差別待遇。
多元性別的段落強調「包容」的文字更給人口號教學的感受,口口聲聲「接納」、「關懷」,卻流露出異性戀中心對不同性傾向的「容忍」,而非「接納」與「尊重」。處處說「尊重他人」,卻無「悅納自己」的內容,不關注每個人自己身上都存在的性別多元特質,又如何尊重他人?關懷別人前,不應先認識與欣賞自己嗎?先接納自己身體、行為、特質都存在性別多元的事實,看見性別規範對我們的影響,才能不再限制個人發展。
而談到家庭暴力,談家庭暴力法保障的範圍,以及家庭暴力的形式與資源,卻缺乏教導如何預防家庭暴力,與如何面對家庭暴力的積極性教學內容。其他章節談經濟、政治與政黨、國際關係與全球化時,是否也納入性別觀點了呢?女性主義式的公民科教學,在民主法治上更重視「以法為用」,而不是規訓的工具、恐嚇愚民的管道,更不應以背誦為重點,反能思考以學校為本位的民主實踐。
目前公民教材內容已經較為精簡,應可安排更多活動時間,讓學生進行校園民主、經濟、人權的對話與體驗。無論是讓學生分組了解學校制度討論的過程、預算的編列與支絀、促進學生權益與教師權益的對話。這些做法將更符合女性主義式的教學精神。
(台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秘書長、台灣女性學學會理事)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