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性] 性別大補帖:請停止謠言與欺騙

■王晧安

自真愛聯盟毀壞台灣性別平等教育事件以來,無論是公聽會、網路論戰,許多基督教會斷章取義,雖然主事者早就知道3本手冊是教師手冊,不是教材,是參考資料而不是學生的課本,卻依然堅持移花接木。原本只有幾行字教導性教育,卻說成是倡導「性解放」、「性濫交」,甚至要求把認識同志手冊變成禁書,台灣再次戒嚴。

台灣不少基督教會長期污名化同性戀、同性性行為、愛滋病,一直反對單親、隔代教養家庭;這些教會每週禱告,甚至咒詛同志友善的大學校長候選人;在大學以學術自由之名,討論如何將聖經的內容與精神增修為我國的法律,在大學的期末考試要求學生表態對同性戀的不支持。

近來,更運用基督教監察委員的力量,把合法的人工流產,當作不合法,甚至用以糾舉教育部;就算知道影片不是官方出版,而是民間團體製作,卻要炮轟教育局;明知《青春水漾》影片沒有人獸交,也被說成有人獸交;明明就有安全性行為,卻說沒有教孩子使用保險套;明明在國小播映的對象是教師,卻說是播給小學生看。

真愛聯盟、護家盟、下福盟完全是教會系統的動員,卻要隱藏自己的信仰身分,不敢在世人面前承認自己是教徒,化身為「家長」、「老伯伯」、「客家人」、「原住民」。一邊想維護基督宗教的形象,一邊卻又打自己的臉,知道在行不義的事,便不敢光明正大以教徒、傳教士的身分現身。

在公聽會上,我被基督教徒指著罵,被基督教徒羞辱,被基督教徒咒詛;甚至最近被基督教朋友公開地反對我與同性伴侶的婚姻。我一直都認為他們是被人煽動,是沒有獲得真實的資訊,是因為收到謠言,所以才會充滿誤解。

我一直基於個人小時候去了幾年教會,孺慕於牧師的愛與關懷,考量同志基督徒以及身邊基督徒朋友的情感,以及感念民初傳教士來台進行教育、慈善、公益,從未對基督宗教口出惡言,從未詆毀基督宗教,因為我從小自聖經學到的是耶穌的良善、慈愛、尊重、正義與不與人計較、不與人為敵的智慧。不知曾幾何時,不少基督教會已成為散布謠言、欺騙、違法、壓迫、迫害,使人迷信、無法自主判斷的宗教?

直至近來真愛聯盟換個名字,分身變成護家盟與下福盟,我才開始看清許多基督教會的真面目。修改民法972,只和婚姻平權有關,與伴侶法、多人家屬無關,但宗教團體卻把它說成修改民法972,伴侶法就會通過,多人家屬就會通過,通姦除罪化就會通過,無視於後面這3個法案連立委連署都沒有完成,把伴侶制度說成破壞婚姻的壞制度,把原本要照顧多元形式家庭的多人家屬制說成亂倫、濫交,運用恐嚇來連署反對婚姻平權,聲稱孩子會在充滿性與淫亂的世界長大,家庭被破壞,孩子不再幸福,父母親的稱謂會改成雙親、家長,愛滋會廣為傳染、經濟會沉淪、道德會淪喪、國家就會毀壞。好一個厲害的民法972!

一群反對社會多元價值、多元文化、平等正義的人,他們潛入教會系統,企圖運用教會組織傷害台灣社會。許多教會變了,早成為謠言中心。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性] 性別大補帖:繼續給予女性自由空間

■王晧安

今日,性別平等了嗎?如果我說平等,很多女性可能會憤憤不平,但也有一些男性也開始覺得不太公平?因為好像開始比較重視女生了?男性開始有一種沒那麼被重視的感覺?真的是這樣子嗎?

在談今日女性處境之前,我還是得提醒,並非所有女性的處境都是相同的,不同的個人,處在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文化脈絡之下,每個女性面對的待遇並不相同,沒有一個女性可以真正代表所有女性的經驗,但女性們依然面對著嚴峻的性別考驗!

從出生的這一刻開始,不知有多少女孩,因為在媽媽肚子裡發現她是個「女」寶寶,就已經被墮胎殺害,還來不及見到這個世界。好不容易生出來,有些大人開始搖頭嘆息,怎麼會是個女孩?而不是個能「傳宗接代」的男孩,雖然口頭上說「生女孩也很好」,但心裡仍殷殷期盼著下個男孩的出生,行為中不免透露出差別對待。

當女孩開始長大,有句話說「女孩長大了總是會嫁人」,雖是無心之話,卻常常會傷了女孩們的心,因為「女大當嫁」,終究會是「別人家的」,而常常沒有被認真對待,從小就被當作「別人家的」,但嫁人之後,又被視為是「別人的女兒」,從來好像沒有真的有「自己的家」。

長大了一些,每逢過年,總會跟其他手足比一比,誰拿的壓歲錢比較多,長輩總會說,哥哥比較大,當然要拿比較多的錢,但自己長到哥哥的年齡時,卻發現從未拿到相同金額的壓歲錢,連每年這一點點祝福,都讓人感到有點不平衡。

更別說平常想要出去玩,有時候去朋友家,常常就被叮囑要早點回來,不可以住朋友家,夜晚不要獨自行動,常以「保護」之名,限制女孩的時間、空間,而這些是許多男孩不用被約束的。

當男孩在打籃球的時候,有些女孩也想一起在球場上展現一番,卻會遭受一些身體上的嘲諷,或是招來異樣的眼光,甚至有人會告訴女孩們說,「不要玩那種男孩的遊戲」。為什麼想玩的休閒、運動還得被區分為「男孩的」、「女孩的」,而不是「我」想要的?

當一個女孩想要學動力機械,老師不斷地問:「確定嗎?確定嗎?妳真的知道動力機械是在學什麼嗎?妳不怕進入男生多的環境會被性騷擾嗎?」為何女生學理工還得遭受這麼多質疑?更何況,該檢討的是那些會性騷擾人的人,而不是想進入這個職場發展的人。

當女孩開始學騎機車,便有人告訴女孩,女生哪!不要太強!不能什麼都會,不然就沒有男生要保護你!要裝弱才會有男生愛妳?女生哪!不要太有想法!不然哪個男生受得了妳?女生哪!學歷這麼高,男生會很沒有面子哪!為何女性「有能力」變成對男性的威脅,而男性不能看見女性的美好?彼此砥礪、彼此成長、彼此祝福、互相成全?為何在男人面前要變得虛偽,不能做自己?

無論是生活中的話語,家人與社會的期待,無不透露出這個社會對於男女性依然無法有公平的對待,無法提供真正的平等,無法提供女性成為自己的自由。性別依然不平等,在性別平等議題之中,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也許越來越多法律、制度性別變得平等了,但生活文化仍有很大的、能提供給女性的自由空間。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性] 性別大補帖:好好接住「愛」

■王晧安

在愛情關係中,我渴望愛人,也渴望被愛。

小林是個有活力的年輕人,正想好好談一場戀愛。在過去幾段短短的愛情關係中,不知為何,就這樣分手了。說「不知為何」有些誇張,因為總有很多的理由可以結束一段關係,因為理念不合啊、個性不合啊、很難有時間陪彼此,總之,有千萬個可以因為「熟悉」而分開的理由。

我曾經也像小林一樣,尋找愛情,卻也在愛情裡受挫。渴望愛情,但總是在愛情關係中跌跌撞撞,究竟何時才能找到那位理想情人?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我的問題不只發生在自己一個人身上,而是許多年輕人都有相同的體驗。我們相同地,很快愛上一個人。當和一個人見面、看上眼,有時候只是在網路上認識,我們很快地「認定彼此」,很快地看到對方身上與我相同的「渴望」,熱切地邀請彼此進入一段新的關係,卻也害怕被拒絕。被邀請進入新關係時,有點害羞,有點靦腆,既期待又害怕會受傷害,說要考慮一下,但也真的只有一下,就答應對方了!因為,真的,我渴望愛人,也渴望被愛。

但愛情總是來得太快,快得令人感到措手不及?我們該一起吃飯嗎?我們每天要見面嗎?我們該去哪約會?我們可以一起做些什麼?朋友的聚會,他可以參與嗎?我們究竟要如何相處?

也許三天,也許一週,也許二週,也許就這樣漸漸淡了,我們之間的一人,突然就覺得「感情好像淡了」?當時的激情去哪了?突然訝異身邊多了一個人?他是誰?他和我好像沒什麼默契?我們真的適合在一起嗎?

兩個人在一起,好像都是我在聽他說,也需要他多了解我一點。兩個人在一起,好像都是我在付出,或是對方在付出,總覺得付出似乎很難對等?然後就可以找到分開的理由,任何理由,包括我家人不支持、朋友有意見這種鬼理由。但,也沒有再爭取什麼,也沒再留戀什麼,反正也只有交往短短的兩週,在沒有陷下去之前,要離開好像也沒這麼困難。分開的時候,還是會難過,還是會寂寞。依然會懷疑,難道我不值得被愛嗎?或是我究竟不適合愛一個人呢?我還是適合一個人嗎?接著進入下一個循環。

不妨認識一個人,先認識兩週再開始交往,如果兩週後感情淡了,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如果兩週後決定交往,要不要計算認識的兩週其實也沒這麼重要了。

在過程中,兩個人可能都沒有錯,只是太熱情,被熱情沖昏了頭?對方對自己好一點,其實心中也會懷疑,「我值得這樣被對待嗎」?當然!每個人都值得別人好好對待自己,我們需要克服自卑,才能擁抱一段真實的愛情。

那我真的能愛一個人嗎?我知道我有一些不錯的地方,但我也知道自己有不夠美好的地方,對方能真的愛我嗎?

我會說,才兩週耶!愛情之舞的美好才正要開始,真正的愛情、交往、互動,認識彼此,從這裡才剛開始!先為對方付出,也好好接住對方的愛,才能讓彼此的關係繼續下去。而不是自己給了一些些愛,就計較半天;收到對方一些些愛,竟然不斷地自我懷疑,無法好好接住愛。相信自己,我們每個人都值得好好愛一人,也值得好好被對待。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性] 性別大補帖:為何強調「婚姻平權」

■王晧安

最近看了很多支持與反對「婚姻平權」的說法,我想要特別「婚姻平權」的議題上,從雞蛋裡挑一點骨頭。為何伴侶盟需要在用詞上使用「婚姻平權」,而不是「同性婚姻」呢?為何強調「婚姻平權」而不是「同性婚姻合法化」?

「同性婚姻合法化」,說得好像「同性婚姻」是要從違法變合法?事實上,原本是不合於現有法規裡的「男女」當事人一詞,因此「不適用」於現行的婚姻制度,並沒有「違法」的問題,也不是違反什麼禁令。

但「婚姻平權」強調了二個部分,一個是促使同性伴侶可以結婚,只不過是取回原本應有的「平等權益」,拿回原本被剝奪的權利,而不是要什麼資源是原本異性婚姻也沒有,但同性婚姻才要有的,只不過是還給同性夫夫、同性妻妻權益,只是「平權」,而稱不是什麼大改革。

況且,一對伴侶中,如果其中一位是跨性別者,或是陰陽人,那另一方跟他是同性關係?還是異性關係?兩位跨性別者要結婚,這是「同性」婚姻嗎?與其問他們是同性或是異性,管他是男性、女性、陰陽人、跨性別還是其他,重點是兩人相約要進入婚姻這個制度,接受婚姻的規範、義務,同時也享有伴隨來的婚姻權利。因此,我們應當要強調的是「婚姻平權」,而不是「同性婚姻」。

在日前公告的各項調查中,發現中央研究院 台灣社會變遷調查、伴侶盟調查、聯合報願景工程調查、旺旺中時民調、TVBS於2012至2013年間的調查,「贊成同性婚姻」的人數逾半,約有49~56%,不贊成的有29~37%。但有趣的是,護家盟引述聯合報民調,台灣民眾有6成3認為婚姻是一男一女的。這兩個數據有矛盾嗎?為何贊成同性婚姻,以及認為婚姻是一男一女的人數都過半數呢?

對我來說,我贊成同性婚姻,希望婚姻平權趕快通過、馬上通過,但在現有法令未修改下,我也會認為依照現行臺灣法規,婚姻僅限定一男一女的,並未給予同性、跨性伴侶平等的權益。如果是我,當然會在民調時,表達「認為現行婚姻是一男一女的」,但不代表我認同婚姻就是永遠要一直一男一女,更不認為婚姻是一男一女符合平等、正義的精神。因此,護家盟想用「6成3民眾認為婚姻是一男一女的」來「反對同性婚姻」是很不合理的推論。

護家盟或下福盟有時會說,有的同性戀不想要結婚,因此不需要同性婚姻,那我們是不是也要說,有的異性戀不想要結婚,因此我們從今天開始修法取消異性婚姻制度?

護家盟或下福盟,有時甚至說,有些同志是認為婚姻、維護家庭價值的,想用來作為反同性婚姻的理由?顯然護家盟或下福盟搞錯了,會「維護婚姻與家庭價值」的同志,就是這些想要婚姻、想要成家的同志,不想要結婚的,根本就想單身、不婚,不想受婚姻的約束。

無論伴侶盟提出的婚姻平權或是伴侶制度,都是「二人關係」,並且只能在「婚姻制」與「伴侶制」選擇一個,伴侶制度無論什麼性別的伴侶都適用,並不是僅限同性伴侶,絕對不是什麼「3P、多P」合法的問題。有權利結婚的人,一點都不弱勢,一直都很高調也不沉默,沒權利結婚的人才是弱勢。請護家盟或下福盟停止抹黑與造謠。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性] 性別大補帖:同志友善聲音睡著了?

■王晧安

自1974年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將同性戀摘除病名後,1998年、2000年美國精神醫學學會重申反對改變性傾向的聲明,認為矯治同性戀是無視社會歧視、誇大治療成效、忽略治療當事人風險。

後續,美國心理學會公開聲明基於性取向而剝奪為人父母或作為人而應該享有的權利,都構成所謂的歧視。美國心理學會甚至訂定針對LGBT當事人的服務倫理規範。

回頭看台灣各心理與諮商學會,或是諮商心理公會、精神醫學相關團體,對於同志議題似乎相當沉默?仍未發表任何聲明,依據現有科學研究,明白地駁斥「改變性傾向」的聲明,甚至未能為LGBT權益作任何發聲,僅視是否為LGBT為個別心理健康服務人員的個別選擇?沒有任何團體願意挺身而出?

諮商心理師公會雖然在專業倫理守則訂定「諮商心理師實施諮商服務時,應尊重當事人的文化背景與個別差異,不得因性別、性取向等因素而予以歧視。」難道一個諮商師,不應該在諮商服務以外,表達對不同性別、性別認同、性取向的友善?

臨床心理師公會在倫理準則與行為規範,僅有表示「有效履行專業服務或研究必須奠基於心理學科中的科學與專業知識所建構出的性別、性別認同、性取向等相關因素之理解」。完全沒有禁止臨床心理師對性別、性別認同、性取向的歧視,也未有尊重不同性別、性別認同、性取向的明確規範,僅規範「應對文化、族群、與個人條件的差異具有敏感度,並在其專業活動上避免偏見,採取行動消除專業知識上的誤差。」

近來關於同志教育、婚姻平權議題上,我發現精神服務、心理服務的組織,不但讓他們同志友善的力量睡著了。這群專家學者、實務工作者在同志權益議題上縱容一位又一位的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公開在網路社群、學術研討會、座談會,發表歧視同志的言論,而不敢作任何公開聲明約束這些心理師的行為,僅認為這是個人的言論自由。用「心理、精神專業身份」來公開發表言論歧視言論,是個人的言論自由嗎?自由不應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之下?難道我們有保障傷害或歧視的自由?看來台灣社會應該認真考慮訂定「反歧視法」,普遍地禁止任何歧視言論。

凡對同志友善、曾與同志共同工作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都了解,單單只是協助個別的同志當事人,是難以抵抗異性戀霸權對同志當事人長期性的壓迫,唯有透過社會正義的促進,減少歧視,建立友善的社會環境,給予公平的權益對待,才能真正協助同志當事人。但,台灣的心理健康組織,對於同志權益的正義之聲睡著了!

想想,這些精神、心理服務工作者,不了解同志、不維護同志權益似乎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因為精神醫學、諮商、社工相關學系,並無開設同志助人專業課程,僅有部分學校、部分學系開設「性別教育」選修課程,對同志議題有關的專業培訓過程僅至多2至4小時的訓練。更何況許多學系根本沒有開課,學生也不見得會選課。

我們難道會認為只有0至4小時的訓練,足以使心理治療人員有能力協助同志當事人?助人工作者缺乏同志工作、同志友善的基本素養,又如何減少同志在專業助人服務過程中的歧視與傷害?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性] 性別大補帖:什麼是毀家廢婚?

■王晧安

多元成家草案的目的是在「毀家廢婚」?為什麼有人支持「毀家廢婚」?「毀家廢婚」究竟是怎樣的社會?

「毀家廢婚」是一種理想性的名詞,看起來很聳動,其實仔細談起來,也沒什麼。究竟要毀的是什麼「家」,廢的是什麼「婚」呢?

簡單說,現今社會總有一種「正常家庭」或是「幸福家庭」的迷思,認為一定要長成某一種標準樣子才是「幸福」,如果不是這樣就不幸福。這個「幸福」該由社會、其他人來界定?還是由家庭成員自己主觀「界定」呢?

有人認為「家庭」就是要有夫有妻、有子女,才叫一個完整的家。一個成年人,若和父母住在一起,而沒有結婚,就會被認為「不正常」、「不幸福」?而催促成年子女趕快找到異性對象成婚,不然就「不正常」。就算孩子好不容易找到對象結婚,開始逼著這個家庭「生孩子」,沒有孩子的家庭就「不正常」、「不幸福」、「有缺憾」。

沒有異性伴侶是缺憾,就不幸福?沒有子女是缺憾,就不幸福?單身者享受單身,同居者享受同居,無子女家庭享受兩人世界,這樣的家都不是家?都不幸福?為何總要看「沒有」什麼,而不看「擁有」什麼?

有人想跟自己的寵物住一起,把寵物視為家人;有人把自己的寵物視作孩子;有的人想共同生活的對象,不見得是愛人,而是一群好朋友,因為他們能彼此體解、彼此支持、彼此照顧。但,在「唯一的幸福家庭標準」下,他們「都不幸福」。聽起來很荒謬,但有一些人固執地,以自我經驗、自我家庭為中心,以為家庭成員都有血緣關係就是幸福?沒有血緣關係就不幸福?

主張「幸福家庭」論述者,污名跨國婚姻不幸福,指責隔代教養家庭不幸福,認為同性伴侶家庭不幸福,批評分居或週末家庭不幸福,甚至貶低雙薪、低收入、身障家庭。他們一廂情願的認為,只有一男一女、一夫一妻才是幸福,其他人都不幸福?

「毀家廢婚」並不會讓「國破家亡」。毀「家」是要毀掉「只有一種家庭才是幸福」的觀點,廢「婚」要廢的是「只有一男一女才可以結婚」的這種扭曲法規。藉婚姻制度,並不能保證雙方相愛不出軌,也不能保證關係長久永恆,但婚姻制度的確被某些人所需要,無論雙方是什麼性別的伴侶。允許同性結婚,這些同性夫夫、同性妻妻,或跨性配偶,就得遵守原有婚姻制度的遊戲規則,負性忠誠以及其他必要的法律義務,相對地也享受法律提供的權利。只要「結婚」,自然就要遵守一整套婚姻規則。

只要有制度,自然會有產生相對應的文化、規範。但我們都知道,在現有的婚姻體制下,往往受苦的是女性,女性在現今婚姻與家庭文化下,常容易成為婚姻關係中遭剝削、受委屈的一方。因此,才會提出「伴侶制度」,讓伴侶進入穩定法律關係前,雙方得以「協商」,究竟彼此想要什麼樣的關係?如何一起生活?而不需要什麼都用主流的婚姻家庭文化規範個人。

毀家廢婚,不但不會讓原有的任何家庭、婚姻受到影響,反而讓原本被社會排斥、忽視的家庭,能被正視、承認,不再被傷害。毀家廢婚,就是停止傷害,真正珍視多元的開始。毀家廢婚,沒有什麼好令人害怕的。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性] 性別大補帖:不作假見證陷害人

■王晧安

網路上、電視上、立法院內「婚姻平權法案」攻防,支持與反對的言論讓人看得眼花撩亂。

護家盟自稱愛護家庭、婚姻價值,印製「愛護健康家庭、打造幸福台灣」,我沒有看內容之前,覺得這個標題也很適合支持婚姻平權的伴侶盟使用,他們不也是在愛護健康家庭、打造幸福台灣嗎?只是彼此理想的「健康家庭」與「幸福」樣貌是不同的?

一個是家庭有愛、自由平等的愛是幸福,一個是有一男一女、一個爸爸一個媽媽的婚姻才是幸福?彼此都說在要尊重同志,解決同志的問題,促進台灣社會的安定和進步,但究竟現在是誰在製造混亂、成為社會不和諧、不穩定進步的亂源?

護家盟強調「少數人」主張同性婚姻,認為同性婚姻讓影響下一代性別認同?還記得真愛聯盟之前說不要把「性別認同」和「性傾向認同」混淆嗎?但這時候他們又搞不清楚什麼是性別認同、什麼是性傾向認同了?個人覺得自己是男、是女是跨性別是同性婚姻可以影響的嗎?告訴學生上,社會有各種性傾向、各種家庭型態,就是在鼓勵青少年發生性行為?那每天電視在播放異性戀的訊息,是不是也在鼓勵青少年發生性行為?

一般人以為「婚姻」是兩個人的私事和個人自由,但是稍微了解法律的人都知道,婚姻意味著社會、國家有家庭組織建構的意思,婚姻從來都不只是私人的事,因為國家會因為婚姻而決定要不要給予貸款、醫療、納稅、保險、繼承等等。

目前立法院一讀的法案只有「婚姻平權」法案,沒有伴侶制度,也沒有多人家屬制度,但護家盟卻說婚姻平權會造成近親結婚?三人婚姻?多人婚姻?人與動物和板凳結婚?我不知道為什麼把結婚要素中的「男女當事人」,改成「雙方當事人」為何會變成近親、三人、多人、與非人結婚?似乎有人在煽動與欺騙些什麼?是誰在製造混亂?

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好的照顧者有助於將來成長過程中的人格發展,而不是告訴我們要有「父親及母親」的形象才能有好的人格發展?周杰倫來自單親家庭,不是因為有「父親及母親」的形象而如此,是因為他有一個好的照顧者。如果有「父親及母親」形象的家庭,人格就能獲得好的發展,那現在臺灣不應該出現這麼多犯罪問題,因為這些人幾乎都來自異性婚姻家庭,這樣的說法完全沒有邏輯。

同志伴侶不但可以自然生育,很多同志都自然地生育子女,也和異性伴侶一樣會進行收養、人工生殖的方式,收養被異性關係放棄監護的子女是在解決社會問題。臺灣已有多對結婚的同性伴侶,兒童權益從來沒有因此得不到保護,同志與非同志對孩子的愛沒有不同,重點在於有沒有好的親職教育與家庭教育。

我突然想起了小時候上教會時,曾經學習到一個簡單,卻烙印在我的心中的規準,「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也就是「不可以說謊害人」的道理。我看到財團、宗教動員不斷地運用既有的系統、金錢勢力,不斷地印製煽動、混亂、違反邏輯的內容。我一直相信人們會有智慧判斷這些內容,尤其是年輕人應當謹慎這些文字之中的陷阱與假證據,究竟誰在傳遞錯亂的性別教育?誰在破壞國家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尋找想要認識其他「同志助人工作者」的伙伴~



[歡迎轉貼]

臺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好性會)自2011年初,建置同志諮商專業人員網,希望提供各地同志朋友較性別友善的諮商人員資源。
這段時間,我們自己也感受到諮商助人工作者,同志知能的缺乏,在專業訓練過程對同志議題的敏感度嚴重不足!
因此決定自力救濟,自我培力!未來我們希望諮商助人工作者透過讀書會、同志助人專業經驗分享、個案研討…等方式定期聚會。
如果您想要長期與專業伙伴一起討論同志助人工作,誠摯邀請您一起加入!

近期,我們預計在11月於中部及高雄各舉辦第1次聚會。

歡迎:
1.本身是同志,也是專業助人工作者。(心理師、社工師、輔導教師、醫師)
2.想積極發展、學習同志諮商專業的助人工作伙伴。

如果您想要加入,請先加Facebook「wagnerwang@gmail.com 王振圍」,並說明您的專業身份、服務單位或就讀學校、所在縣市,會將您加入「TAS同志助人工作者聚會」的FB社團。
讓我們一起討論未來聚會的形式,分享同志諮商的專業資訊。

備註:如果您不在高雄、彰化台中,也歡迎加入FB社團共享、討論同志諮商相關訊息。

承辦人:王振圍(晧安) 0952515353

臺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 敬邀

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性] 性別大補帖:停止快速分手的愛情輪迴

■王晧安

「他才跟我交往一個禮拜就分手了。」

「我們才認識沒多久,就對我又摟又親的,感覺有點開心,但又有點不自在。」

「我交的每一任都會說什麼個性不合要分手,每個交往都沒幾天,不知道哪些人該算是『真的』交往過?」

發現有些剛踏入「情場」的弟弟妹妹們,剛交往常常為「交往多久」,或「愛不對人」而困擾,認真在想自己究竟發生什麼事了?想好好談一場戀愛,怎麼會這麼困難?

在我自己中學的階段,也有過這樣的困擾。我還記得,有人笑稱,這種速食愛情,快速陷入戀愛(或是性愛)的關係,在一起一天等於一個禮拜,一個禮拜等於一個月,一個月等於一年,一年等於一輩子。聽起來很好笑,卻也很真實,在一起的一天、一週都很認真地黏上去、貼上去、擠在一起,然後很快地發現對方的缺點、彼此不合的地方,又想說,反正趁還沒有在一起很久,還是早點分一分吧!雖然交往過很多任伴侶,每段都很短,也都很認真,分手後卻又很難過,趕快找到下個對象又投入。

想要擺脫這種速食愛情的模式,談一場不同的戀愛,我認為有幾個關鍵的、可以協助自己的參考方法。首先,如果自己過去交往都無法超過兩個禮拜,那就要認識一個人、考慮與這個人交往時,就先相處個兩個禮拜,先互動看看,也確認彼此的感覺,兩週後再一起來決定,還要不要交往。也就是把交往的起算日往後,如果之後真的長期交往下去,這兩週要不要計入交往時間,也就不算什麼了。

第二,在交往的時候,不要一直想著分手;單身的時候,不要一直想著什麼時候才會找到好對象。我發現很多人在感情上很自虐,交往的時候,一直在想著我們能在一起多久?我能「撐」多久?弄得好像談戀愛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等到單身的時候,又在那兒「孤單、寂寞、覺得冷」,想再趕快跳入愛情的漩渦,再次進入無限迴圈。一直都沒有辦法活在當下。交往時,就好好經營關係,單身時,就好好認識自己、愛自己、與自己相處。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了,好好照顧自己與關係,才是關係經營的王道。

第三,先學會愛自己,再來愛別人。如果連自己需要什麼、生活要怎麼照顧自己,都搞不清楚,而要找一個比自己更愛自己的人?然後,要對方滿足自己,恐怕沒有人能接受跟一個慾望、要求永遠不滿足的人交往,唯有愛自己,才能告訴對方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有些人則反過來,完全在配合對方,相同地看不見自己需求,沒有一個人是沒有需求的,不斷地在滿足別人、照顧別人,很快地也會消耗怠盡,然後心中總會抱怨:「我這麼愛你、為你犧牲付出這麼多,但你怎麼就是不懂?甚至還要離開我?」這樣的愛反而太滿、太多、太沉重,而沒有洞察對方真正的需要,同時也忽略也要照顧自己的需要。

延後交往,不要輕易答應跟人交往,如果兩週的認識與觀察,對方都不願意,那真的需要小心這種關係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關係?真的有這麼急嗎?其次,活在當下,避免心猿意馬。最後,先學會愛自己,再來愛別人,才不會讓沉重的愛讓彼此都無法享受愛情的美好。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性] 性別大補帖:疑性戀就是流性戀

■王晧安

當初研究疑性戀(questioning)/流性戀(fluxion),出自於自身的生命經驗,可以認同自己是同性戀,可以認同自己是異性戀,可以認同自己是雙性戀,但總覺得少了這麼一點什麼?用這些詞彙來描繪自己的情慾認同,似乎都不那麼適切。因此,想透過研究尋找與自己相似的人。

在查詢文獻時,大部分介紹疑/流性戀的定義,傾向界定為一種流動的、質疑的情慾認同,是一種認同進行式的情慾認同。但訪談這些與自己相仿之人時,發現大家竟一致地質疑的不只是自身的情慾認同,同時也擁有變動、多元、模糊、跳躍的性別認同。就因為認定自己的性別,覺得自己是「男」還是「女」這麼不容易,難以認同截然二分的性別認同,況且,對於愛慾對象的性別界定,相同地模糊與困難。自此發現,疑/流性戀不只是一種情慾認同,也是一種模糊的、流動的性別認同。

那為什麼疑性戀又是流性戀?要叫疑性戀好?還是流性戀好?在我訪談的參與者中,有的人覺得「疑性戀」這個詞很不錯,因為呈現了參與者有時候對性別/情慾認同的懷疑。有時小疑,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性別/性傾向;有時大疑,懷疑個人是否需要有固定的性別/性傾向;有時不疑,反正自己就是這麼彈性、流動,也就沒什麼好再疑惑的了。「疑」性戀聽起來又像「異」性戀,藉由語音上的模糊,容易讓人錯亂、混淆、搞不清的感覺,與疑性戀本身讓人疑惑的感覺真是太貼切。「疑」還可以代換為「怡」然自得、「移」動、被「遺」忘等多個同音字。

但也有人覺得「疑性戀」會讓人以為是還在認同自己,準備朝向同性戀、雙性戀或異性戀,因此選擇「流性戀」作為對自己的稱呼。採性別/情慾認同的「流動」特性,作為適切的命名,向一般人介紹也比較能夠快速地理解。但「流性戀」就少了「疑性戀」這麼一點「?(問號)」的感覺。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根本不想稱自己是什麼戀,有點像不是T,不是婆,也不是「不分」,而是「不想分」的那種意味。既然都這麼質疑與流動了,何必非要一個名字不可?

有些人很快會發現,「疑/流性戀」和「雙性戀」似乎有點相像?雙性戀有多種定義,有人說是喜歡男生、也喜歡女生,有人說是愛不分性別。在「愛不分性別」這點,「疑/流性戀」和「雙性戀」的確相像,許多疑/流性戀的確也會認同自己是「雙性戀」,但「雙性戀」不一定會認同自己是「疑/流性戀」。因為疑/流性戀,不只是可以愛男、愛女,還可以愛跨性別或不知道是什麼性別,認同可以很流動,可以變化,也許有一天會固定下來,也許固定一段時間,也許都不固定。疑/流性戀會質疑自身的性別認同、情慾認同的必要性,具有模糊、跳躍的性別認同,但雙性戀並不見得如此認為。

疑性戀也好,流性戀也好,疑性戀就是流性戀,流性戀就是疑性戀,或是,管他叫我什麼戀。誰說一種認同只能有一種名字?「疑」的時候,正也在「流」,疑流相隨就是疑/流性戀。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性] 性別大補帖:親近跨性別

■王晧安

在職場、校園禁止對性別、性別認同歧視之後,臺灣社會是否對跨性別者更友善了呢?近年來,跨性別者在媒體上的曝光度提昇了,大眾更有機會透過媒體認識跨性別,從媒體上聽到藝人的故事,像是河莉秀、利菁、劉薰愛、法拉利姐,他們是從身體上跨越性別,也有像張芸京、青峰從服裝上、聲音上跨越性別的藝人。

上週參加一場跨性別聚會,各種扮裝的、變性的或氣質上跨越的跨性別者同聚一堂。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一位60歲的伙伴,他有妻有子,家人知道他會扮裝,但也沒有說什麼。他談起自己之前會到台南、台中、新竹,尤其是去第三性公關的酒吧,一晚上跑大老遠才能和跨性別朋友一聚。看他談這段經驗時眉開眼笑,可以體會他做自己、相遇知己時的那種愉悅。但背後呈現的現實是,社會整體而言並未能提供跨性別彼此認識的資源、自在做自己的空間,只有下了班,難得偷閒,還得舟車勞頓,才能享有片刻的自在。

台灣社會對女跨男的接受程度一直較高,從民國初年孔令偉(孔二小姐),到近年政治人物中性化打扮,從媒體、綜藝節目上看到形形色色的帥氣女孩,女跨男的跨性別者買男性、中性的服裝較不困難。但對於男跨女的跨性別者來說,買衣服則飽受歧視眼光,要買雙漂亮的鞋,很難找到自己的尺寸;想買衣服,如果去單獨店家,有時會有太多性別上的詢問,或直接感受到歧視眼光,有時在百貨賣場稍能自在點,比較不會被緊迫盯人式地凝視對待。

跨性別有交友、認識伴侶的需求。曾有男跨女的大學生想參與女性社團,卻有社員拒絕她的參與。不是每個跨性別者都是異性戀,也有跨性基、跨性拉。一些跨性別拉子想參與拉子舞會、球聚,卻限定「生理性別必須為女性」,擺明排斥跨性別拉子的加入,只因為幾個成員不希望跨性別加入,那能否也因幾個成員期待認識跨性別的拉子,而刪除此類歧視性的規定呢?

對有變性需求的跨性別者來說,醫療環境的可接近性非常重要,也是目前最缺乏、最不友善的部分。首先,一個跨性別者想要變性,通常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觀察、自我對話,接著認識跨性別朋友,再回來自我探索,直到想找醫生評估性別轉換時,通常已經經過一段歲月。但要找精神科醫師評估時,卻發現醫生會「拒絕病人」或「拒絕評估」,而轉給其他醫院,甚至南部的還轉給台北地區的醫院。既然把「性別不安」當作是一種精神疾病,卻又不能每間精神科都提供協助。還得花上交通費用、交通時間才能獲得醫療服務,只要離開臺北,就是跨性別醫療的偏鄉。

想評估變性,得自費負擔上萬元的評估療程。想變性的跨性別者,透過荷爾蒙治療,無論是口服藥物、針劑注射、凝膠,每個月都需要負擔高額的醫藥費。我在聚會中笑稱,現在薪水已經很難賺了,還得每個月負擔一筆和房租一樣高的藥費,等於是租一棟房子讓自己的身體比較自在。每個月跨性別者也都在付健保費,但健保卻不能給付荷爾蒙治療所需要的藥物,原來性別要自在,還得限定較佳的經濟社會階級?無視低社經變性者的醫療近用權?

營造跨性別友善的社會,不妨從資源的可接近性做起。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性] 性別大補帖:給反同志教友的一封信

■王晧安

有許多身為基督徒的朋友,近來為了《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法,以及「同性婚姻、伴侶」法制化有一些擔心、焦慮,對於未來家庭的崩毀,擔心社會秩序的紊亂,這些擔心、焦慮,來自於自己的教會、信仰,以及身邊朋友的更多擔憂。

許多人會說,他們身邊有同志朋友,尊重同志、沒有歧視同志,但不願意給予同志平等的人權,因為需要這些同志自律、回歸異性戀、避免同志破壞了家庭制度、破壞倫常。

許多人會說,擔憂伴侶制度與同性婚姻會使婚姻失去神所賦予的神聖性,甚至會使同志錯綜複雜的性,帶入婚姻之中,讓婚姻變得更混亂,兒童需要正常的家庭來撫育、成長。

甚至認為身為基督徒,有些事基於真理、本於信仰,必須在此刻站出來反對相關法案,強調自己站在上帝這一邊。

我們不妨想想,什麼是真正的尊重?自己真的理解了同志?理解的是選擇用「異性伴侶方式」生活的同志?或是選擇用「同性伴侶」生活的同志?究竟了解了多少?那如何說自己是尊重、沒有歧視?

不是每對同性伴侶都會想要結婚,或登記為伴侶,那是因為清楚社會仍有很多歧視,或是自己根本不想進入婚姻。會想要結婚或登記為伴侶的是哪些人呢?

就是想遵守現在所有婚姻制度、婚姻規範,和原本享有異性婚姻權益這群人,相同地透過承諾來結為一段重要的關係,組成家庭,他們一樣都在期待「維護婚姻制度」、「維護家庭制度」,同時也依循原有的倫常,只是原有的夫妻概念,同時也有夫夫、妻妻的概念。會想結婚的同志,是想要穩定社會的同志。

許多同性戀者過去為了符合家人的期待,進入異性戀婚姻,這樣的婚姻與家庭是社會所期待的嗎?同性婚姻不但不會毀壞原有的婚姻、家庭制度,反而是認同與鞏固婚姻與家庭制度。

台灣有很多同志家庭了,孩子順利的成長,我的一些同志家庭的朋友,孩子甚至已經讀大學了,就和所有在異性戀家庭長大的孩子一樣,沒有什麼分別。這些同志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需要的就是社會、法律制度認可他們來自「正常的家庭」,一樣有雙親的愛、關懷,只是雙親不一定是一男一女。

上帝創造男人,創造女人,同時上帝也創造了陰陽人、跨性別者,上帝造了異性戀,同時也造了同性戀、雙性戀、流性戀,上帝不只讓我們繁衍下一代,教我們智慧,教導我們的是慈愛、包容。我們需要了解上帝造人的多樣性,這是上帝的美意,是教我們視彼此為兄弟姊妹,彼此平等、正義地對待。只是所有社會上的多樣性,不一定都被書寫在聖經裡面,不一定都寫在法律裡,這需要我們的智慧。

信仰教導我們的是要理解,而不是要人認罪、再也不得再犯罪。我們需要聆聽上帝的聲音,給予差別待遇就是歧視,理解、支持同志權益並不會背叛上帝。

應當反省的是,在傳遞反同志權益的過程,總是讓許多人因此遠離了上帝,聽不見福音,很多人現在聽到基督徒是感到害怕、恐懼,聽到基督徒想到的是仇恨,而不是慈愛。反同志權益無助於上帝的子民與神和好,我們需要在混亂的資訊中明辨真理原則,而不要以人類的姿態妄稱上帝的立場。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2013校園性別社團突破困境與互助平台會議 課程紀錄

2013校園性別社團突破困境與互助平台會議 課程紀錄

時間
形式
內容
09:35~09:45
與會伙伴相見歡
與會來賓及伙伴自我介紹

u  認識小活動
u  活動流程:輪流唸一至三,若有人出錯時,就互相擊掌喊YA。代表遇到困境時要互相打氣面對。進階版是將一換成動作、一、二都換成動作。
u  心得分享:
1.          活動的目的不光是為了樂趣,而是體驗自己在活動中的感受與狀態。
2.          想扮醜會放不開,也擔心不同性別適用性。
3.          有夥伴把動作設定成打自己巴掌,感覺還蠻有趣。

時間
形式
內容
09:45~10:20
婦女團體溝通平台及CEDAW宣導簡介
介紹婦女團體溝通平台計畫及CEDAW,並帶入會議主題

u  課程名稱:CEDAW介紹
u  課程講師:卓耕宇
u  課程內涵:簡介CEDAW公約,了解其歷史脈絡、內涵,及時事應用
1.          CEDAWThe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n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2.          此法是特別關注女性權益議題,並非說男性不重要,而是從探討女性出發,再回應到男性議題。例如:職場上潛規則,女性懷孕或結婚就會請她離職等,根據此公約,為了保障女性工作權,才有性別工作平等法等立法通過。
3.          最近的性平法公聽會,與真愛聯盟溝通意見時,引用法律或公約基礎來對話,是一個可行的方法,也讓對話與法有據(例如用CEDAW、兩公約等)
4.          簽署公約後,會有國內施行法,欲查詳情可上婦權基金會。
5.          CEDAW公約在政治上對女性的保障,是因為參政這件事長期以男性為主,所以像台灣就有婦女保障名額,這是一種暫時性的實施措施,期望能漸漸地不需要有這樣的措施存在,就表示社會在此議題已有進展。世界上最早女性參政的國家是紐西蘭。
6.          CEDAW公約透過影子報告、一般性建議與時俱進修改,內涵注重女性處境的發展與改善,倡議女性議題,並看見社會的結構面。


時間
形式
內容
10:20~11:20
專家引言
社團共同困境與互助(主講人:王振圍理事長

u  課程名稱:專家引言:社團共同困境與互助
u  課程講師:王振圍
一、說明平台主題設定的緣起,因為時代更動,性別社團的發展與經營模式都在改變,所以社團間的合作互動就顯得很重要。
二、性別社團互助之經費共享
1.          例如某屆QINS的盈餘分配是按募款多寡來分配,但每個學校的熱鬧度、資源狀況不同,所以可能付出共同努力,但募款的成果會因先天地利而有所差別,值得思考這樣分配經費資源的方式適合嗎?
2.          老幹部去演講的錢回捐回來社團,讓社團可以累積經費辦活動,不過另一方面可思考,有的社團會累積社團經費,其的目的是什麼?老幹部與新幹部對於社團經費的使用,有的時候是需要協調的。
三、性別社團互助之社課共享
1.          鄰近的學校性別社團,可以互相把社課列為彼此的學期行事曆中,互相分享社課資源。
2.          資源足夠的學校(例如成大),會吸引他校的學生來加入及參與社團,可以考慮鼓勵與扶助鄰近學校成立性別社團(長榮、南藝大等)
四、性別社團互助之主題設定與講師資源共享
1.          樹科大:大部分的社課大多是講師及社長、副社在上,所以較沒符合社員的需求,開始思考社員的需求。
2.          成大:會用討論與投票的方式決定要上什麼課程,但要如何拿捏結果很重要。也會透過線上問卷來蒐集資訊,但回收率似乎不太高。
3.          南華:安排社課會以初階、進階課程穿插,也會透過會員大會詢問社員意見,宣傳的美工能力也是吸引社員聽課的因素之一。
4.          影展、經驗分享可以讓社員自己來上,建議先前要先做電影分析、設計討論問題大綱,會後討論較有目標與效率。
5.          可以把如何找到講師的方法、條件列出來,然後再分享這些資訊。
五、性別社團互助之社區共享
1.          社課招募對象可以廣邀在地民眾參與,非限定只有校內學生可以參加,可以把社團及資源推廣至社區。
2.          社團老人成立在地社團組織,與社團保持聯繫與合作,讓在地老人可以為社團捐錢、開社課,若辦理社區活動也歡迎校園性別社團參與。
3.          南華:附近社區的組成大多是阿公阿嬤,一般的社區民眾則是要到民雄或嘉義。
4.          可以與鄰近高中職學校、政府單位(衛生局)、校內通識中心 (成大目前有做)、民間團體(好性會、968)合作講座或課程。
5.          好性會與亞大討論,預計要寫計畫培訓社區講座推廣的講師訓練。
6.          成大想發起暑假辦理中南部社團聯合幹部訓練。或許南部與中部就可以獨立辦一場。希望可以透過聯合幹部互相認識,並且分享社團經營經驗,連結資源。
7.          社團間合作若有彼此感情做基礎,合作起來在很多工作分配上,比較能夠互相體諒,產生衝突的機會會降低許多。

時間
形式
內容
11:30~12:00
校園性別社團互助合作之困境案例討論
請現場所有人四人一組,快速分享社團與其他社團合作時遭遇的問題與困境,目前曾嘗試過哪些努力的方式與做法。

社團困境:
周聖芳:
l   幹部很少,只有兩個人。學期初外部活動一堆,內部社員比較沒有照顧到,人太少,會想要跟其他社團多一點合作。
黃奕軒:
l   內部問題較多,幹部很多人都四年級,較繁忙;很多社課都是社長自己在負責,又要跟之前幹部要交接、傳承的東西,但又生不出來,很擔心沒有資料的傳承、無法永續的發展。
孫瑜含:
l   之前幹部做了很多的事,這屆很多的新手,對性別是什麼、社團是什麼、邀請講師都有很多經營不足的地方。社員很多,但真的會來社課的人,人數一直都很浮動,都搞不懂有多少社員。

困境:
u  「每個人時間有限」:不確定每個人有多少時間可以在社團內付出,要要求每個人有更多的付出,好像又變得很困難,但不要求整個組織的發展速度會變慢(酷斯拉、好性會)
u  「不確定每個人的心力」:會擔心幹部、社員很忙,不敢要求太多,或跟社員/幹部不是這麼熟。
u  「不好意思請老人幫忙」要求老人要幫忙(無論是討論博覽會、講座),會覺得很不好意思,很不好意思找老人回來幫忙(屏科)
u  「學術人才較少」:對學術有興趣的人比較少,一些幹部畢業後,時間比較不夠,比較少參與活動。學校地處偏遠要聽講座,要到外地去,大家外務多,很難把心力都放在社團上面,比較難準備學術的東西。性別新手接幹部,公務繁忙,缺乏進修。(南華)
u  「不知如何把外面所學,拿回社團分享」:去參加研討會、講座,但因為所知有限,又無法回來傳達。(南華)
u  「幹部聚少離多,工作集中在同一人身上」:希望幹部常常出來吃飯,多多聚會、開會,可以一起把事情做完,大家時間都不一樣,常常一人身兼多職(南華、高師)
u  「傳承交接不足」:前面幹部傳承不足,新手兵荒馬亂。(南華、成功)
u  「幹部人數不足」:只有2個人,只有自己擅長的東西其實沒有這麼多,無法兼顧這麼多的東西、準備不足、擔心不符合社員需求、未能滿足自己希望完成的工作進度(例如海報製作及宣傳時間)。

如何凝聚社團的認同,是重要的,讓大家覺得忙還是願意幫忙社團的事。

如何請幹部來一起幫忙?
u  減少預設:
n   不要預設大家都很忙,問大家接這樣的工作量是否可以?有些美宣、做看板的事情可以大家都一起來做,比較節省時間,讓大家一起合作,也可以凝聚情感。
u  會議分工:
n   定期幹部會議。
n   開會時,請大家認領工作,每個人接下自己可以承擔的工作。避免工作只落在社長或是副社長身上。
n   讓每個幹部/社員都了解目前社團的處境,不是只有社長一個人來煩惱、承擔這個問題,讓每個人都多付出一點,而不是只有社長。
n   共同分配工作,而不是社長來分配工作。這樣比較少接工作的人,一陣子沒接工作,也會看到大家都很忙而幫忙接工作。
n   分工時候,還是要尊重個人的意見。
n   每一個活動,每個幹部都認領到工作。
u  情感:
n   先穩固社員及幹部情感(詳見情感及社聚的資料)。
n   平時多打電話關心聯絡,不是只有社團工作時才會聯繫彼此。
n   平常多多聯絡社員,像是用Facebook上面多丟訊息。
n   和幹部約定期的聚會,也許是每週一次、每月二次、每月一次。
n   社長、幹部先和社員熟,請社員一起協助各個幹部。
n   有工作時才找社員,社員會覺得有事才會來找我,反而會不太喜歡接到社團幹部的電話。
u  社員需工作:
n   被拜託做事,會讓自己是有重要性的。很多人沒有接手工作,是會慢慢淡出社團的。平常可以拜託大家一些小事情,有付出、有認同比較願意繼續做事情。
n   幹部沒有工作會有愧疚感,也會覺得對社團沒有付出,幹部也會需要成就感與凝聚力。
u  口氣溫和有禮。
n   先詢問當下是否能協助幫忙。
n   有時網路上的文字會給人帶來一些誤會。
u  工作需適時回報進度。
u  平常多多幫忙其他人,社團活動時多厚臉皮,每個人都拜託看看,常常會有出奇不意的好人出現。
u  幫幹部安排「學習及時間管理」課程。
u  舉辦幹訓,請老幹部或其他社團資深幹部來傳承與交接,減少摸索與探索的時間。

如何兼顧社團工作與性別知能的學習?
u  藉由聚會融入分享:
n   聽到研習回來之後,告訴大家這些性別知能,比較有可能是透過聚會來分享,但也不可能是聚會一開始就談這些東西,之後再慢慢分享。
u  自辦社課,有社課又能充電:
n   社員認領自己有興趣的主題,辦那個主題的社課。
n   學術不用每個人什麼都很懂,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專長。
n   每個人的專長不同,可以有一兩堂社員自己辦的社課。發現自己不足的地方,知道這個主題更多的東西,在準備過程增加知能。
n   自辦社課的品質若有擔心,可以有試教、試討論,需要有團隊的合作,不要把責任放在一個人身上,把社團課程的成敗放在一個人身上。
n   對象以內部社員為主,因為難免會有一些不確定、挫折感,比較能自己調整,大家也才不會有過高的期待。
n   自辦社課要多看到好的那一面,多鼓勵大家自己準備、累積成就感而不是挫折感。
u  幹部訓練:
n   幹部一起組讀書會。
n   在幹訓的時候,就把相關知能先作補充。
n   擁有性別知能,也讓幹部面對新生比較有信心。
n   有帶活動的概念,臨時也不會不知道如何帶新生。
u  提昇學術學習優先順序:
n   性別知能的學習要放在優先順位上,社團行政工作永遠有做不完的事。
u  增加演講可近性、自行承辦學術活動:
n   多申請經費,找講師來演講、研討。
n   請校內講師舉辦性別知能訓練。
n   請學長姐回來舉辦研習、研討會。
n   爭取研討會、研習活動在自己學校舉辦。
u  鼓勵參與研習:
n   幹部一起去參加其他社團、組織的講座。
n   把一起參與、去外地聽研討會作為共同的社團活動,補助參與成員交通費。
n   建議多參加外面的活動、講座、營隊,增加相關知識。尤其是寒暑假密集的營隊。
u  以生活作為素材:
n   把最近生活遇到、學到的書、事、新聞、訊息,跟社員分享,可以摘錄一些重點貼在臉書、FB社團,加一些自己註解及省思。
u  社團行事曆需要重要研討會活動排開。

自己帶社課,該如何準備?
u  主題設計:
n   性別基礎課程、同志基礎課程,可以自辦課程,讓社員更熟悉。
n   生命經驗課程。像是出櫃。
n   高難度的課程不強求,如果有這樣的人才再請他們分享。
n   可以就原有外聘課程,若社內有相關人才,再延伸設計進階或實務經驗的課程。
u  電影導讀:
n   選擇時:需確認電影是幾個社員看過、有興趣的電影,才不會曲高和寡。可以先給大家先看過預告片,再來挑選。
n   自己先看過2遍,自己先找一些可以深入討論的點,進一步設計問題,邀請大家對這些點提出想法。
n   電影播放時間不夠時,無法看完一整部電影,可以跳著給大家看,直接討論想跟大家討論的部分。
n   建議先有引言,再開始看電影,有的思考方向、題綱可以先放出來。但要注意不要爆雷。
n   幹部可以先一起看,可以把幹部題目先討論出來,再到正式討論提出與社員分享。
u  活動設計注意:
n   課程活動不要只是活動,而沒有和課程主題連結,變成為活動而活動。
n   活動之後,要有一些主題的討論。
u  課程準備:
n   共同準備:2~3個人一組共同準備同一個課程,可以一起準備、一起修改。可以搭配新人,亦有利於經驗傳統,同時又有新的想法。
n   有趣:準備有趣的點在課程裡面,像是有趣的故事、媒材的使用、帶討論、設計活動,不要讓整堂社課都只是講述。
n   請教:詢問之前上過課的老人經驗。
n   融入活動:要準備融入性的活動,較易引起興趣。
n   多元媒材:下載或剪接小短片、運用故事、繪本、新聞,運用多元媒材,會讓內容更生動、更吸引大家注意。畫面與故事較能重視情意的傳達,而不只是生硬概念的傳遞。
n   講義:準備一張紙的小講義,比較能讓大家做筆記,或寫下自己的問題。
n   討論題綱:要準備討論題綱,設計討論活動。合適的題綱有助於整理個人經驗、與主題概念連結,而不流於空談。
n   充份準備:學術主題課程,至少要準備3~5本書,作為基礎。
n   小訪問:訪問社員、路人或相關人士相關的想法、經驗。
n   試教:試教很重要,要像講社課這樣去進行,才會知道投影片、或流程中有哪些地方不順,才不會在當天講的時候講不出來。在幹部面前演練、回饋感想,試教的回饋很重要,才能發現這些問題,完整表達課程用意,確定想傳達的方向。有些社員如果無法在正式上課的時間出現,也可以在試教場出現。
u  社課過程:
n   講師不要兼當日社課的行政工作。
n   人數較多時,運用分組討論。
n   事先安排暗椿主動問問題、回應問題。
n   遇到奇怪的問題不要慌張。講師可以回答與主題有關的問題,聚焦問題、評估個人是否有辦法回應這個問題。
n   不要照本宣科(唸投影片、唸講稿),會很無聊。

幹部認好工作沒有完成:
u  補位:如果沒有做,常常其他幹部要協助他。
u  提醒:需要多多、定期提醒。
u  體諒他人:讓該幹部了解他帶來的困擾。
u  求救:請幹部無法如期完成工作,能提早請其他人的幫忙。
u  確認幹部意願:需確認是否仍有擔任幹部意願。

時間
形式
內容
13:00~14:30
會議討論
各與會者平等發言、主席或主持人須隨時整理討論共識,或指出意見差異,引導討論。

討論議題:
一、各社團目前遇到的合作困境為何?
二、目前各社團的資源需求為何?有哪些資源可以與其他社團共享?
三、各社團可以如何協助新社團的成立與發展?
四、如何運用多元形式促進各社團間平時的合作,集結社團的力量,以改善困境、促進交流?。

u  課程名稱:會議討論
u  課程講師:主持人黃奕軒、座談代表王靖鳳
一、各社團目前遇到的合作困境為何?
n   擔心:
u  會擔心其他社團無心合作。→有心合作的社團自己先跳出來。
u  擔心前人恩怨影響現在的互動。(過去成員分手、幹部衝突)→新幹部避免再重蹈覆轍,讓關係較不合睦的區分開會。
u  不認識其他社團的人。→多參加社團聯合活動。
u  不了解其他社團的情況、學校的環境。→多互動才會多了解,老幹部多牽線、人脈的傳承。
n   缺乏合作動機、誘因。→多作願景式的說服
n   缺乏利益的互換。→自助助人
n   社內成員不足。→先改善社團體質、宣傳,先求助
n   缺乏效率:
u  遠距離討論較不容易。→善用網路軟體(例如google+、臉書),可以用影音訊息、文字訊息、群組訊息;若有人一直不出現,就會電話聯繫
u  遠距離不容易互相支援,有交通時間的困難。
u  需要不斷回去向其他幹部傳達,得到共識的時間會拖很久。
u  資訊傳達不對稱。→所有討論盡量提供紀錄、統整,盡量以文書的方式,發佈給每一個人。(用群組訊息或雲端文件分享)
二、目前各社團的資源需求為何?有哪些資源可以與其他社團共同?
u  錢:
n   講師:講師鐘點費、講師交通費、講師餐費。每年每社10,000~20,000元(每半年一場2小時)
n   社員:每年10,000
u  參與外地活動交通補助費。
u  補助聚餐、社遊費用。
n   宣導品。
u  講師:講師資源(單位、聯絡方式)、免費講師。
u  獨立空間:
n   社辦:
u  隱蔽的社辦,避免讓社員出櫃。
u  社辦足夠長的開放時間,讓社員自在地談得很晚。(例如可以晚出去,太晚不可進來)
u  宿舍、活動中心門禁影響社員參與社團。
u  器材:
n   借用壓學生證,影響學生使用學校其他服務。
n   單槍設備。
n   大聲公。
u  人力:
n   社員不足。

較能協助其他社團的資源:
u  講師。(高師、好性會)
u  人力:協助其他社團擺攤、活動的機動性協助。(高師、成功)
u  性教育教具:假陽具。(樹德、好性會、南華)
u  BDSM教具:鞭子、繩子、藤條(南華)。[可以借展覽,但不要實際使用]
u  場地:提供借用。(成功)
u  影音光碟、檔案。(好性會、高師、南華)
u  圖書。(好性會)
u  設備:
n   筆電、單槍(好性會)。
n   桌遊、性別桌遊(好性會、南華)。
n   活動式桌椅(好性會)。
n   板車、攜帶式音響(成功)。[註:103年才會有]

三、各社團可以如何協助(其他學校)新社團的成立與發展?
u  不只要協助新社團,也要協助有倒社危機的社團。
u  取得內部支持~為何需要這麼做:
n   需要先形成社團內的共識。
n   自助助人,每個社團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n   了解要有先鋒者是困難的,需要彼此互助。
n   了解社團經營是非常困難的。
n   其他學校成立社團,也會有助於自己學校社團招生,有的同學會從其他社團知道自己學校也有社團。
n   性別社團本來就很少,就是要互相幫助。彼此一家親。
n   不用所有人都有共識,而是願意一起做的人就嘗試一起努力。
u  人力:
n   參與對方社課,也是一個鼓勵與幫助。
u  課程:如果自己社團有講師,幫忙在對方學校開設社課。
u  經費支援:
n   好性會新成立社團的年度經費補助較高。
u  協助傳承:
n   好性會提供社團經營、性別知能資料;提供諮詢。

四、如何運用多元形式促進各社團間平時的合作,集結社團的力量,以改善困境、促進交流?
u  交流方式:
n   參加聯合幹訓。
n   參加好性會社團聯合活動、平台會議。
n   參與其他社團社課、聯誼。
n   交換社課。
n   幹部間交流:如何促進美宣製作、如何進行宣傳。(可透過幹部訓練;地理位置近的可聚餐)
n   跨社幹部聚餐。讓各幹部可以認識彼此。
n   合聘講師,節省交通費:請講師的時候,讓講師剛好可以在同一地區多講幾場。
n   聯合大型活動(舞會、影展、攝影展、研討會)。
n   性/別影音、圖書清單分享。
u  改善困境:
n   減少擔心:
n   增加合作動機、誘因、增加利益的互換:
n   解決社內成員不足:
n   促進效率:

成員覺得早上引言人提到的部分,很值得參考:
v  「資源共享」:較資深、資源較多的社團多支援新社團、資源較少的社團
v  經費共享:
1. 合辦活動,錢多的多出一些;
2. 校園性別社團共同基金,扶助新社團
v  社課共享:
1. 鄰近學校聯合社課;
2. 社團交換社課;
3. 主題設定與講師資源共享
v  活動共享:
1. 合辦大型活動;
2. 各校大型活動人力/節目支援
v  社區共享:
1.  舉辦的活動,也可以讓社區參與;
2.  社區舉辦的活動/社區資源也讓社團共享
v  傳承共享:
n   畢業生成立在地社團組織,提供資源給校園性別社團

時間
形式
內容
14:40~15:30
臨時動議或結論
一、提出未及討論之議題。
二、總結本次會議重要建言。
三、各與會代表針對會中提出問題,有何對策與行動。

一、提出未及討論之議題。
u  各社團的困境無法每一個都討論到。
u  分兩個校區的許多問題仍無法討論。
u  如何結合畢業生資源協助各社團發展。
u  如何有效地結合社區資源。
二、總結本次會議重要建言。
u  社團可以有更多的互助合作。
u  了解為何需要協助新社團、其他社團的成立與發展。
u  聯合幹訓真的非常重要,可以中區、南區分開舉辦。可以寒假先嘗試舉辦小型的聯合幹訓。
u  可以了解不同社團活動負責方式,以及社課的舉辦方式、內容、課程安排。
u  可以知道更多要得到錢、資源的地方。
u  更了解各社團目前的資源需求、發展情形。
三、各與會代表針對會中提出問題,有何對策與行動。
u  今日議程已提出許多問題之對策與行動,未來可繼續發展。
u  今天來的社團比較少,可以繼續蒐集其他學校性別社團可提供的資源,了解其他社團的資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