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 性別大補帖:性別平等教育路迢迢
■王晧安
性別平等教育法自頒佈以來,已過了8年,性別平等教育的精神越來越多人了解,同時也面對越來越多的挑戰,推動的行動越來越需要精緻化。至今我們依然發現,許多人還是第一次聽到「性別平等教育法」,有人還以為這是什麼「性別基本法」,搞不清楚這個法跟校園有關連。知道性別平等教育法的人中,卻大部分不了解其精神與內涵。
也許,有比知道性別平等教育法更重要的事,即我國國民及教師性別平等意識的培力。就算不了解性別平等教育法內容是什麼,有性別意識,就不容易在性別面向上有意、無意地對別人產生傷害,營造對各種性別、性傾向的人都能友善對待。
目前融入教學的實施,通常是「溶化不見」的教學。有教沒教,看不見成效,好像都沒差;做做書面資料,行政應付評鑑,乍似有做就混過去。問題是,教師們根本不知如何融入性別教育。因此,教師本身的性別意識培力更顯重要。
在教師培力上,應將中小學課綱的重大融入教學議題,列為師資培育必選修,例如7大議題中,應在教育學程中至少修習4個議題。提昇教師議題融入的能力,增加教師修習性別平等教育的機會。
教師研習的部分,我發現離開市中心的學校,尤其是偏鄉的教師,幾乎都沒有聽過任何一堂性別平等教育、多元性別教育的課程。性別平等教育研習應當下鄉,別再總是辦在都會區。對於學校離都會區較遠的老師來說,要舟車勞頓,還需調課、請假出來是非常辛苦的,因此大大減少老師們了解性別平等教育的機會。
研習的方式,也應由單向傳遞的演講,轉為以工作坊、一起合作/工作的雙向互動的方式。一方面演講的學習保留率較低,另一方面透過對話,讓教學者的性別意識更能開展,教師自己的性別意識提昇了,對於融入性別概念與教學中也會更容易。
研習重點也得從講述基本概念,轉向提供或共同發展性別平等教學示例,需要更多性別教學媒材的研發,幫助教師發展教學設計,運用更多元的方式促進學生感受性別平等意識。像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研發出版「扮家家遊」的桌遊,有利於我們在遊戲過程中,面對自己對於多元家庭的感覺與想法,在過程中學習接納與欣賞不同的家庭結構,這種體驗式的學習,更能有效地影響我們對於多元家庭的態度。
在主題上,除了原本重視的性侵害、性騷擾、家庭暴力、對女性不公平的處境外,「青少年的性」、「伴侶關係」、「多元性別」、「男性性別意識培力」越來越需要大家關心與投入。而各學習領域、大學科系仍需要大量開設結合「性別或女性主義」的專業課程,讓性別意識在各專業領域普及。同時,在社區與家庭教育的部分,則得仰賴大量培力性別平等教育講師,在社區、學校巡迴演講,在台灣各地各種活動培力公民。
性別平等教育需要活潑、更有趣、更有感,更需要大量、持續、普及、多元議題的培力,才能真的讓台灣社會、職場與校園越來越性別友善。性別平等教育的種子已發芽,如何繼續呵護目前的成果,不致使乾涸,而能成長茁壯,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資源與創意行動。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性別平等教育法自頒佈以來,已過了8年,性別平等教育的精神越來越多人了解,同時也面對越來越多的挑戰,推動的行動越來越需要精緻化。至今我們依然發現,許多人還是第一次聽到「性別平等教育法」,有人還以為這是什麼「性別基本法」,搞不清楚這個法跟校園有關連。知道性別平等教育法的人中,卻大部分不了解其精神與內涵。
也許,有比知道性別平等教育法更重要的事,即我國國民及教師性別平等意識的培力。就算不了解性別平等教育法內容是什麼,有性別意識,就不容易在性別面向上有意、無意地對別人產生傷害,營造對各種性別、性傾向的人都能友善對待。
目前融入教學的實施,通常是「溶化不見」的教學。有教沒教,看不見成效,好像都沒差;做做書面資料,行政應付評鑑,乍似有做就混過去。問題是,教師們根本不知如何融入性別教育。因此,教師本身的性別意識培力更顯重要。
在教師培力上,應將中小學課綱的重大融入教學議題,列為師資培育必選修,例如7大議題中,應在教育學程中至少修習4個議題。提昇教師議題融入的能力,增加教師修習性別平等教育的機會。
教師研習的部分,我發現離開市中心的學校,尤其是偏鄉的教師,幾乎都沒有聽過任何一堂性別平等教育、多元性別教育的課程。性別平等教育研習應當下鄉,別再總是辦在都會區。對於學校離都會區較遠的老師來說,要舟車勞頓,還需調課、請假出來是非常辛苦的,因此大大減少老師們了解性別平等教育的機會。
研習的方式,也應由單向傳遞的演講,轉為以工作坊、一起合作/工作的雙向互動的方式。一方面演講的學習保留率較低,另一方面透過對話,讓教學者的性別意識更能開展,教師自己的性別意識提昇了,對於融入性別概念與教學中也會更容易。
研習重點也得從講述基本概念,轉向提供或共同發展性別平等教學示例,需要更多性別教學媒材的研發,幫助教師發展教學設計,運用更多元的方式促進學生感受性別平等意識。像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研發出版「扮家家遊」的桌遊,有利於我們在遊戲過程中,面對自己對於多元家庭的感覺與想法,在過程中學習接納與欣賞不同的家庭結構,這種體驗式的學習,更能有效地影響我們對於多元家庭的態度。
在主題上,除了原本重視的性侵害、性騷擾、家庭暴力、對女性不公平的處境外,「青少年的性」、「伴侶關係」、「多元性別」、「男性性別意識培力」越來越需要大家關心與投入。而各學習領域、大學科系仍需要大量開設結合「性別或女性主義」的專業課程,讓性別意識在各專業領域普及。同時,在社區與家庭教育的部分,則得仰賴大量培力性別平等教育講師,在社區、學校巡迴演講,在台灣各地各種活動培力公民。
性別平等教育需要活潑、更有趣、更有感,更需要大量、持續、普及、多元議題的培力,才能真的讓台灣社會、職場與校園越來越性別友善。性別平等教育的種子已發芽,如何繼續呵護目前的成果,不致使乾涸,而能成長茁壯,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資源與創意行動。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