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收養
何謂單身收養?
意指以單身的身分收養孩子,就是在無婚姻關係狀態下收養孩子,包含離婚後辦理的收養,亦屬於單身收養。
(一)單身收養的法律條件
法律對單身收養並無特別規定,僅民法規定收養人須長被收養人20歲以上。
(二)單身收養的辦理流程
應民國101年5月30日實施之兒童及少年福利及權益保障法,除親戚收養與繼親收養外,收養無血緣關係之孩子必須經由主管機關許可之合法收出養媒合服務者進行評估後,再由合法收出養媒合服務者協助媒合。 機構在評估收養人時,較會著重照顧人力、財務規劃、性別角色學習等議題。另外,機構亦會參考出養人之出養期待,許多出養人本身為單親家庭,因為期待孩子可在雙親家庭中成長而出養,故單身之收養人在機構等待媒合的時間相對較長。
準備議題
(一)收養人
1.收養動機
收養動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是為了有孩子陪伴?百年之後有人祭祀?傳宗接代?還是想要體驗為人父母的感覺?無論原因為何,請先好好想清楚要收養的原因,並重視這份承諾,因為孩子需要您花一輩子的時間照顧他。
2.照顧計畫
因應孩子的到來,白天的照顧者為保母或親友應即早計畫。若要委託保母照顧,建議透過保母系統找到有合格證照之保母,可參考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全國保母資訊網。另外,臨托資源也需儘早建立,並協助孩子與臨托照顧者建立關係,避免臨托時雙方不熟悉而產生照顧困擾。
3.財務規劃
收養孩子後花費勢必會增加,因此財務規劃就需要重新調整,如照顧費用、保險、教育經費、退休計畫等皆然。萬一收入不幸遭到中斷,是否有足夠的積蓄來維持您與孩子的生活,故建議您在收養前應先進行妥善之理財規劃。
4.監護規劃
收養孩子後要擔負孩子的照顧責任一輩子,但若您無法親自照顧孩子直到成年,可以將孩子託付給誰?建議您事先擬定監護與照顧計畫,並記得要先與接手照顧者討論,確定他們的協助意願。
5.關於性別角色
在父母角色上,因孩子只有爸爸或媽媽一方,因此您必須考量孩子在親職角色與性別學習上之需要。以單身女性收養為例,可商請孩子的舅舅或外公多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幫助孩子學習男性與父親角色。
6.關於伴侶
收養雖不需要伴侶同意,但收養孩子會影響兩人的生活。建議收養前應先與伴侶討論收養之後可能對生活上造成之改變,了解對方對收養的想法,也協調出日後兩人的生活安排。
小提醒:
若日後您與伴侶結婚,其不會自動成為孩子的收養父/母,必須再次辦理收養程序後,伴侶與孩子才會有法律上之親子關係,故若您與伴侶有結婚計劃,建議您可於婚後再一起辦理收養。
觀念分享:
目前同志婚姻在台灣尚未合法,有些同志伴侶因想要孩子而以單身身分提出收養申請。除上述單身收養所需考量之議題外,亦有部分問題可讓同志收養父母想一想:
1.是否要讓收出養機構知道自己的同志身分?
2.若有伴侶,伴侶的角色為何?會一起照顧孩子嗎?
3.會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同志身分嗎?如何讓孩子知道?
(二)孩子
1.如何面對外人對於『單親家庭』之看法
因為收養了孩子,您從單身成為單親家庭。雖現在社會日趨開放,但對單親家庭恐仍有部份之標籤或刻板印象,如學習狀況不佳、容易學壞等;也可能面臨他人故意的挑釁言語,如「你沒有爸爸/媽媽!」,為使孩子能適應及面對他人對於單親家庭的看法,建議您可儘早與孩子討論他人對單親家庭可能會有的看法,以及該如何面對這些不同的看法。
2.如何協助孩子與伴侶相處
單親家庭的孩子只有父或母,有時對於父/母的伴侶會有敵意,認為伴侶搶走了自己的家長,建議可給孩子多一點愛的保證及時間,讓孩子慢慢適應及了解。
(三)其他家人
家人的認同以及支持體系
家人是單身收養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家人的支持可以協助分擔您的教養壓力、照顧責任等,因此在收養前建議您先行了解家人對於收養的看法。
教養議題
帶養孩子是十分辛苦的,且單親家庭又無人可替手,若遇上家長面臨工作、生活的壓力時,教養便成為更難處理的事。建議您要好好照顧自己,適時讓自己放鬆,可透過臨托資源減低照顧及教養的壓力。若遇到教養上的困難,可以與親友討論或致電專業機構尋求協助,別把壓力都放在自己身上。
身世告知
單親的身分來照顧孩子,會使孩子很早就察覺自己與他人的不同,當孩子在詢問為什麼僅有一位家長時,可能就會問到有關收養的議題。因此建議您儘早說明收養及單親之事實。隱瞞或捏造事實,會破壞您與孩子的信任及親密關係,這並不是為人父母所樂見的,關於身世告知的時機、原則與技巧,可參考身世告知。
單身收養可能面臨的問題
1.當孩子提出想要爸爸/媽媽時…
建議您可以先和孩子聊聊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有時候孩子的想法並不如我們所想的複雜,可能是在學校碰到一些狀況,或可能是因為孩子有其他需求。了解孩子期待的原因為何,並且同理及接納孩子需求,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重視,對孩子來說才是重要的。
2.當孩子排斥與伴侶相處時…
建議您先給孩子多點時間,試著了解孩子排斥的想法及原因,找出孩子在意的事情,與孩子討論可以嘗試解決的方法;並且讓孩子知道,人與人的相處需要透過時間來認識與了解,故不會急著要求孩子接受伴侶。另外,也可適時讓伴侶知道孩子需要時間適應,可嘗試讓伴侶協助孩子完成課業或生活中的特殊事項,藉此讓他們在自然的情況下建立關係。
資料來源:
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http://www.adoptinfo.org.tw/SingleA.aspx)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