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 自女研社長卸任後,好多話想說!
自女研社長卸任後,好多話想說!
■鍾予晴
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想了想,其實我會去女研社也是有跡可循的。從國小起,自己就格外意識到「我是一個女生」,動不動就想著:我要做怎樣的女生、不做怎樣的女生。
小時候的我沒念過什麼女性主義或性別理論,可是我約略知道這個世界試圖把女生塑造成什麼樣子──膽小的、文靜的、謙和不出鋒頭、乾淨不愛流汗、怕皮膚黑、愛漂亮……。只要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前述形象,至少,在一個群體裡,妳可以很安全──不會身體受傷、不會暗地裡被討厭、人際溝通管道不會輕易受阻塞。
但我說什麼都不願意成為那樣的女生,到底是為什麼我也不清楚,只覺得如果我也那樣了,我就是向這個社會──壓抑女生活動自由的社會──屈服了。國小六年,除了下雨天,我每堂下課都在操場上的遊樂區,也不怕太陽曬(所以現在皮膚很黑XD)。看到卡通總是上演女生看到蟑螂或其他昆蟲後被嚇得尖叫連連,我覺得好反感,因此要求自己絕對不要這樣膽小、害怕。國中時聽到老師說男生數理科念得比較好、女生則擅長文科,我偏不服氣(我很清楚,這不只是不同,而是,數理念得好顯然比文科念得好更令人覺得聰明,數理和文科間存在著階序),硬是把理化念得比班上任何男生都好。當女孩子已開始注意自己外表,學著怎麼裝扮自己,我卻偏偏選擇保持樸素,頭髮又多又捲,就是不打薄也不燙直。
在上大學前,我便已敏感於某些女性主義的重要主題了。強暴、家暴等傷害總是不成比例的在女性身上發生;家務勞動時數總是媽媽比爸爸多;女性常常擔負那種被認為不需要專業(或高度專業)的工作;坊間的戀愛參考書總是告訴女生放低自尊心才找的到男伴。但在加入女研之前,我只能在心裡默默的思考著這一些。甚至覺得自己一旦去學習女性主義,他人將因社會描繪的女性主義者刻板印象而不敢或不願接近我。
成了女研的一份子後,總算可以跟一群人討論這些長久以來憋在心裡的話,感覺暢快極了!原來有這麼多人也思考著這些事情!原來這也可以是重要的、值得不停探索的議題!除了更有系統的思考性別議題外,我固有的某些想法也轉變了。在接觸性工作議題前,我覺得娼妓都是因處境所逼而不得不從娼,不知道這是個重要而且值得驕傲的工作,讀了一些論文,接觸了日日春後,才對性工作有了正面的看法,也知道性工作內部雖然還是充滿不平等,但不表示這產業就應該消失。隨著對於性工作的態度轉變後,我似乎更寬容了,學會不要將自己的道德觀強加在別人身上,對於許多不符合主流價值的行為,不再用主流標準來衡量,而會想去理解它背後的一切。
但女研帶給我的不僅僅知識上的增長和更柔軟的心。
大一的時候,我根本就不敢想像自己寫的文章放在Facebook上會被轉錄99次,也不敢想像自己可以帶著一群人喊口號,更不知道我可以跟有多次演說經驗的娟芬學姊一起在台上的發言,闡述自己的想法。
啊!印象中,大一的我是多麼沒有自信。挫敗的社團經驗讓我無法暢所欲言,那種「別人講得才是正確」的障礙使我噤聲。我總是懊惱,為什麼我知道的這麼少?為什麼好多事情我聽都沒聽過,而別人卻早已知悉?大學生活中常見的社交活動我也難以融入,隔閡總是存在,參加了不一定會拓展人脈,可是不參加的話又與大家更疏離,真是矛盾。
到底想要怎樣的大學生活?我那時真是一點頭緒也沒有,只曉得我似乎沒有辦法有個所謂的豐富大學生活。沉澱了好一陣子,才決定不理會那些如何過大學生活的告誡。然後一切歸零,進入女研後,重新開始。
是女研和女性主義拉了我一把。它們讓我敢於建立自己的價值體系,讓我可以安心的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而不再用主流價值觀評價自己。這對我而言是最重要的!我總算找到一個讓我棲身位置,在這個位置裡,我感到自在、安定、充實。我願意肯定自己所說的話,面對他人的提問、批判也不再慌亂。女性主義跟我說,許多被父權社會忽視的價值,應該重新而且認真的被看待,我也是這樣重新去肯定自己。
另一方面,因為女研──同時是異議性社團和性別社團──我很意外的跟著認識很多關心社會議題的夥伴。有的是別校性別社團的幹部,有些是校內異議性社團和自治組織的成員(所謂的「邊緣人」?XD),也有一些人是純粹因為同樣關心這個社會而認識的。我的facebook一打開後,便充滿了這些夥伴的狀態,我的社會關懷領域也因此擴充至民主、貧困、環保等議題(但還不是很精通啦!)。有時聚會聽聽大家嘲諷最近的重大社會事件,偶而一起批判校方對學生的不當管理,總之跟這一夥人混在一起很是愉快啊!而且這似乎是個可以長久發展的人際關係,不會在活動結束後人際交流就歸於消滅。這也是我大一時始料未及的!
一路走來,好像冥冥之中有所注定,又好像是一樁樁的意外堆疊。感謝的話還是想說,我覺得這真是說都說不盡。謝謝所有曾經鼓勵我、陪伴我、找我吃(邊緣人?)火鍋、找我參加社會運動或讀書會、告訴我有好活動可以參與、跟我聊性別和社會議題、願意和女研作交流的許許多多老師、朋友、夥伴。你/妳們的行動和善意讓我不斷的看見、肯定自己,我的成長沒有你/妳們是不行的。
(原文章網址)
■鍾予晴
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想了想,其實我會去女研社也是有跡可循的。從國小起,自己就格外意識到「我是一個女生」,動不動就想著:我要做怎樣的女生、不做怎樣的女生。
小時候的我沒念過什麼女性主義或性別理論,可是我約略知道這個世界試圖把女生塑造成什麼樣子──膽小的、文靜的、謙和不出鋒頭、乾淨不愛流汗、怕皮膚黑、愛漂亮……。只要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前述形象,至少,在一個群體裡,妳可以很安全──不會身體受傷、不會暗地裡被討厭、人際溝通管道不會輕易受阻塞。
但我說什麼都不願意成為那樣的女生,到底是為什麼我也不清楚,只覺得如果我也那樣了,我就是向這個社會──壓抑女生活動自由的社會──屈服了。國小六年,除了下雨天,我每堂下課都在操場上的遊樂區,也不怕太陽曬(所以現在皮膚很黑XD)。看到卡通總是上演女生看到蟑螂或其他昆蟲後被嚇得尖叫連連,我覺得好反感,因此要求自己絕對不要這樣膽小、害怕。國中時聽到老師說男生數理科念得比較好、女生則擅長文科,我偏不服氣(我很清楚,這不只是不同,而是,數理念得好顯然比文科念得好更令人覺得聰明,數理和文科間存在著階序),硬是把理化念得比班上任何男生都好。當女孩子已開始注意自己外表,學著怎麼裝扮自己,我卻偏偏選擇保持樸素,頭髮又多又捲,就是不打薄也不燙直。
在上大學前,我便已敏感於某些女性主義的重要主題了。強暴、家暴等傷害總是不成比例的在女性身上發生;家務勞動時數總是媽媽比爸爸多;女性常常擔負那種被認為不需要專業(或高度專業)的工作;坊間的戀愛參考書總是告訴女生放低自尊心才找的到男伴。但在加入女研之前,我只能在心裡默默的思考著這一些。甚至覺得自己一旦去學習女性主義,他人將因社會描繪的女性主義者刻板印象而不敢或不願接近我。
成了女研的一份子後,總算可以跟一群人討論這些長久以來憋在心裡的話,感覺暢快極了!原來有這麼多人也思考著這些事情!原來這也可以是重要的、值得不停探索的議題!除了更有系統的思考性別議題外,我固有的某些想法也轉變了。在接觸性工作議題前,我覺得娼妓都是因處境所逼而不得不從娼,不知道這是個重要而且值得驕傲的工作,讀了一些論文,接觸了日日春後,才對性工作有了正面的看法,也知道性工作內部雖然還是充滿不平等,但不表示這產業就應該消失。隨著對於性工作的態度轉變後,我似乎更寬容了,學會不要將自己的道德觀強加在別人身上,對於許多不符合主流價值的行為,不再用主流標準來衡量,而會想去理解它背後的一切。
但女研帶給我的不僅僅知識上的增長和更柔軟的心。
大一的時候,我根本就不敢想像自己寫的文章放在Facebook上會被轉錄99次,也不敢想像自己可以帶著一群人喊口號,更不知道我可以跟有多次演說經驗的娟芬學姊一起在台上的發言,闡述自己的想法。
啊!印象中,大一的我是多麼沒有自信。挫敗的社團經驗讓我無法暢所欲言,那種「別人講得才是正確」的障礙使我噤聲。我總是懊惱,為什麼我知道的這麼少?為什麼好多事情我聽都沒聽過,而別人卻早已知悉?大學生活中常見的社交活動我也難以融入,隔閡總是存在,參加了不一定會拓展人脈,可是不參加的話又與大家更疏離,真是矛盾。
到底想要怎樣的大學生活?我那時真是一點頭緒也沒有,只曉得我似乎沒有辦法有個所謂的豐富大學生活。沉澱了好一陣子,才決定不理會那些如何過大學生活的告誡。然後一切歸零,進入女研後,重新開始。
是女研和女性主義拉了我一把。它們讓我敢於建立自己的價值體系,讓我可以安心的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而不再用主流價值觀評價自己。這對我而言是最重要的!我總算找到一個讓我棲身位置,在這個位置裡,我感到自在、安定、充實。我願意肯定自己所說的話,面對他人的提問、批判也不再慌亂。女性主義跟我說,許多被父權社會忽視的價值,應該重新而且認真的被看待,我也是這樣重新去肯定自己。
另一方面,因為女研──同時是異議性社團和性別社團──我很意外的跟著認識很多關心社會議題的夥伴。有的是別校性別社團的幹部,有些是校內異議性社團和自治組織的成員(所謂的「邊緣人」?XD),也有一些人是純粹因為同樣關心這個社會而認識的。我的facebook一打開後,便充滿了這些夥伴的狀態,我的社會關懷領域也因此擴充至民主、貧困、環保等議題(但還不是很精通啦!)。有時聚會聽聽大家嘲諷最近的重大社會事件,偶而一起批判校方對學生的不當管理,總之跟這一夥人混在一起很是愉快啊!而且這似乎是個可以長久發展的人際關係,不會在活動結束後人際交流就歸於消滅。這也是我大一時始料未及的!
一路走來,好像冥冥之中有所注定,又好像是一樁樁的意外堆疊。感謝的話還是想說,我覺得這真是說都說不盡。謝謝所有曾經鼓勵我、陪伴我、找我吃(邊緣人?)火鍋、找我參加社會運動或讀書會、告訴我有好活動可以參與、跟我聊性別和社會議題、願意和女研作交流的許許多多老師、朋友、夥伴。你/妳們的行動和善意讓我不斷的看見、肯定自己,我的成長沒有你/妳們是不行的。
(原文章網址)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