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 性別大補帖:我為性別忙,不要性別盲
■王振圍
有時候我會想,學「性別」是為了什麼?為何性別會吸引我?為何要持續投入性別的領域?為什麼會為了「性別」四處奔波?
記得最早的時候,是因為想了解「親密關係」。那時候的我,用語當然不會這麼文言,而會說怎麼約人?怎麼釣人?怎樣才能愛得比較開心?怎樣可以交往不分手?怎麼交往不會失去自我?怎麼交往不會太黏?怎樣對方才不會拒絕我?怎麼總覺得和他/她在一起壓力很大?
一路看書,一路聽不同性別經驗、聽朋友的家庭故事,我才逐漸明瞭:原來愛情這件事,戀愛容易交往難!結婚相處難上難!才開始感受到俗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的箇中滋味。性別還真能用在自己的身上!我發現這一本本家庭經的背後,有著一環小小的性別關係,是爸爸與媽媽的性別關係,是上一代長輩與家長的性別關係,是家長與我們的性別關係,還有姐妹手足之間的性別關係。家中每一個成員間,是否可能因為「性別」而獲得不同的對待?可能因為「性別」而有不平衡的資源?或是無關性別?思考的同時,性別似乎開始能運用在自己的家庭之中。
看看自己的家,看看別人的家,不同家有不同的性別關係,開始覺得:「啊呀!這部分我家比較性別平等呢!」有時候又發現:「看來我們家離性別平等還有一點進步空間啊!」
在傾聽與了解的過程,不禁覺察到社會文化性別文化好像也影響著妳我的家庭,一切好像不是家庭問題這麼單純,尤其是談到學校、職場、習俗裡的性別文化,為什麼女老師比較多,但擔任行政主管的男老師較多?為何爭取哺乳室會被質疑?為何請育嬰假會有主管反對,或用任何理由想資遣員工?為何請育嬰假的總是媽媽而不是爸爸?為什麼大家會這麼害怕女主管?女主管真有這麼可怕嗎?
原來有一個社會文化建構的性別關係在影響著我們!這套性別關係不只關乎因生理而區分出來的男性、女性,更藏有一套隱微的「二性規則」:天生生下來就是陰陽人而不敢現身;陽剛的女生比較容易被接納,陰柔的國中男生則被霸凌,因無人能夠傾聽、理解而自殺;凡是不合主流「二性規則」的人,常被稱為同性戀,且不知不覺將同性伴侶邊緣化。
政府更排除單身家庭、同性伴侶家庭,讓他們要繳更高的稅賦、健保費用,卻不能使用政府的青年安心成家優惠貸款;他們所生的新生兒,也未能獲得補助,因為生母沒有結婚!不公平、不合理的「二性規則」,造成的性別歧視不再只是倫理、文化而已,甚至被設計成不公義的社會制度。
我逐漸了解,我為什麼會一直想學習性別課程、推廣性別概念了!因為學性別,可以用在自己身上,而推廣性別概念則能讓更多的人,從學習的過程中獲益!讓大家的問題都能獲得更好的處理。我逐漸了解,學性別知識的目的,就是要把有用、實用的性別概念傳出去,而不是自己藏起來,何況推廣的過程更能讓我們不忘所學。正因為,這些性別概念教導我們的方法與道理,既然需要透過發現、理解、傳出的過程,不可否認的,這些重要的性別概念、道理也會被遺忘、佚失、失傳,所以我們要不斷地流傳這些性別概念,才是真正讓性別方法永流傳的不二途徑!
(台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創辦人、前秘書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所碩士)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