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1日 星期五

[性] 性別大補帖:活著做點什麼好事

[性] 性別大補帖:活著做點什麼好事




■王晧安

近來電視上看到越來越多企業家,發出「辭世後財產將如何處理」的訊息。尤其是「裸捐」、「只留不到10%的財產給子女」之類的訊息,特別容易獲得媒體的關注。

在比爾蓋茲、巴菲特等世界首富率先捐出財產,成立公益或慈善性質的基金會後,越來越多企業家群起跟進。他們說,如果再早個10年捐出這些錢,恐怕沒有辦法像此時捐的這麼多。看到這些企業家慷慨得近乎裸捐,不禁讓我重新省思:什麼是財富?

年初有一本財經雜誌調查發現:擁有很多錢的人,往往比沒有錢的人容易感到快樂;但擁有很多錢的人之中,能長期捐款,或是長期擔任志工的更為快樂。正如馬斯洛所說,人有生理與安全的基本需求,滿足生理與安全的需求之後,我們會想進一步滿足「認同、歸屬」、「愛與關懷」,甚至「自我實現」的需求;在生活、生計基本上能獲得滿足後,我們需要「做點什麼好事」,使生活不僅不感到貧困、缺乏,更想要追求生活與心靈的品質。

從親密關係研究中發現,交往7年以上婚姻的伴侶中,有從事志工服務的,相較於沒有從事志工服務的,對婚姻的滿意度高出非常多。的確,我們不只想成為「好額人(有錢人的閩南語)」,也不只想成為「愛人」,我們心中有一個想成為「好人」的需求。

回頭看這些企業家,有些人檢討他們「沒好好想想,他們的錢是從誰身上賺來的」?但他們的確為許多人帶來嶄新的生活不是嗎?無論是科技的生活,或是經濟的生活?他們不也是透過努力、創意與領導力,獲得這些財富?在獲得財富的過程,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當然,如果他們可以少剝削一點勞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也許我們會少一些抱怨。

有些企業家選擇在世時,將財產捐出,有些則選擇在死後,才將財產捐出。又有人懷疑,捐財產成立基金會,是否在逃避納稅、遺產稅的問題。我也頂好奇這些企業家捐出財產的動機?我不是企業家,但也不禁幻想,如果我有一天我是企業家,我會怎麼做?

如果是我,應該會選擇在世的時候就陸續將財產捐出。可能我比較貪心吧!我想在活著的時候,看到世界有一點改變,一點好的改變。到我死後,什麼都看不到了,我寧願在年輕的時候,開始多做一點,每個月都捐一點,雖然金額不多,但我可以看到身邊的環境,因為我的投入與努力,而開始改變。對我來說,實在不想要在身後交待一筆錢,然後也不知道後人會怎麼瓜分這些錢,是否真的會實現讓這個世界更性別平等、更性別友善、對青少年更友善的夢想。因為,這是我的夢想,而不是其他人的,其他人也沒有善用這筆錢的義務不是嗎?在我死亡的那一刻,夢想不也死了?再也感受不到了?何況青少年、婦女與性別團體大多缺乏經費,等我死後再捐,搞不好認真的團體已經倒掉了?

這也許是為什麼我在離開性別團體的工作後,晚上或假日依然常常回去當義工?為何每個月都要捐錢?不覺得時間常常卡得很滿,常常覺得很累?與其寄望他人,不如從現在開始,多為台灣的青少年、性別困境嘗試做一點突破,嘗試做一點改變。我想,無論在幾歲撒手的那一刻,我都無悔吧!累一點,開心一點!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