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日 星期六

機車不機車:青少年購物的真相

機車不機車:青少年購物的真相
劉郁婷、郭建廷


  「18歲」是一個令年輕人感到雀躍、甚至是有些女性夢寐以求的年紀。對許多人來說,它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象徵成年、代表自己有行為能力、擁有自由。尤其是「自由」更為年輕人所嚮往。


「求」來的行動自由

  我弟弟剛要成年,他希望自己18歲的生日禮物是一台機車,但家裡沒有辦法突然有錢買機車給弟弟。所以媽媽告訴弟弟:「等你考上大學,再買好嗎?」大妹跟弟弟說:「騎車很危險耶,等過19歲再買啦!不然你出什麼意外,你媽會很難過。」身為大姐,遠在高雄,聽到妹妹轉述,第一個念頭閃過腦海:「哪來的錢?而且你說要認真念書的承諾都沒有達到!為什麼還要求我們滿足你的心願?」就像許多人對青少年消費的想法一樣,總是認為「你沒賺錢,不應奢侈」、「沒有付出,豈能要求回報?」沒有經濟能力,就沒有運用金錢的權利。

  當我再次回想這些說法的時候,突然發現我們對青少年有很多偏見,難道只有青少年在消費的時候會面臨這些問題嗎?難道消費的原因只有這些?媽媽希望弟弟考上大學再買機車,我也認為弟弟沒有認真念書就沒有要求禮物的權利;或者是覺得消費就是在跟隨流行?會不會是因為同學都有車,所以弟弟也想要有車?或者是質疑消費的必要性「你真的有買車的需求嗎?買車要做什麼?上學可以搭公車啊」;甚至是用恐嚇「騎車很危險耶!」的方式勸退。

  為此,我跟妹妹苦惱許久。妹妹回想起自己剛上大學,想請阿公買車給她,卻不想向阿公開口,又需要家人經濟上的幫助,讓倔強的她聲淚俱下。但是阿公認為妹妹沒有買機車的必要,所以拒絕了。妹妹其實是為了打工才需要機車,打工是為了減輕家裡經濟的負擔,後來妹妹就只好借別人的機車或仰賴同學接送的方式打工,一點一滴存下買車的錢。打工增加收入對我來說是合理且必要的,卻遭到阿公否決,就像我們沒有詢問弟弟想買車的原因一樣,不是嗎?

  在返鄉的火車上,我一直在思考這件事,回想自己剛上大學什麼話都沒說,阿公立刻買機車給我,導致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困擾。試想青少年想要買機車的原因,我猜想是不是因為「行動自由」有所局限的關係,成年以前的青少年沒有駕照,上下學、去補習、去唱歌、看電影,都要仰賴公車、捷運或家人朋友接送,都市地區交通還算便利,鄉下地方簡直是寸步難行,凡事都要麻煩別人,出門、回家的時間也會因為接送者或公車的時間而受到限制,青少年也想要行動自由啊!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鄉下的國、高中生,年紀輕輕就騎機車或開車的原因吧!

  由於自己認同青少年有自主權的觀念,在許多問題上我都努力試著從青少年角度出發。從弟弟買車這件事情,讓我聯想到原來青少年的行動自由是要「求來的」,這讓我對這件事情的態度開始有不一樣的轉變。

  回到家後,妹妹還是緊張兮兮地擔心如何勸退弟弟,終於逮到機會跟弟弟聊天的時候,才了解弟弟想買車的原因是「之後機車會漲價,趁便宜趕快買起來!」我當下覺得不無道理啊!原來弟弟考慮到之後騎車的必要,為了避免花過多的錢,基於經濟跟需求的考量做出這樣的要求,才會想要在這個時候買車。然而我們這些「大人」,卻是如此蠻橫地否決他的請求,真是令人感到相當慚愧。


跨過「成年/未成年」消費行為的成見

  從買車事件探討青少年消費原因之後,我開始看到青少年在消費上其實受到諸多限制,同時也承受許多刻板印象帶來的限制。舉個例子來說,青少年有時會花很久時間去存錢買一些比較貴重的禮物想要送給家人,但是當家人收到這些禮物之後,會覺得這些禮物太過於貴重,開始責備青少年亂花錢,覺得他們沒有經濟能力可以負擔得起這樣的禮物,卻沒有注意到買東西的錢是從哪裡來?究竟孩子花了多久的時間存下這些錢?更沒想過孩子願意捧上累積已久的積蓄,就只為了表達心意的心情,完全辜負了他們的好意。

  反觀如果這個禮物是一個已經有經濟能力、有穩定收入的人送的,家人會不會視為理所當然?難道家長不認為孩子也會省吃儉用存錢嗎?難道大人就不會亂花錢買東西嗎?

  其實消費的原因不會因為「成人」、「青少年」的區別而有很大的差異。有可能會為了向朋友炫耀、為了跟上流行而買下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高科技產品,甚至會在逛夜市或逛百貨公司時,看到一件很好看、自己很喜歡的衣服,也沒考慮衣櫥是否塞得下,卡一刷,就買下它們了。為什麼在消費行為上,對待成人與青少年有這樣的雙重標準呢?

  成人總會認為他們自己有足夠的收入,負擔得起這樣的支出,卻不允許青少年有運用金錢的權利。這個現象告訴我們,大眾會覺得青少年不能任意花錢是因為沒有穩定的經濟基礎,更沒有能力去購買貴重物品。然而,青少年還是可能有能力負擔的,例如半工半讀、接零星打工或存下家長給的零用錢等等,只是跟其他有穩定收入的人比較起來,青少年更需要透過長時間累積收入。


  有些青少年會有一種觀念:想買的東西寧願自己賺也不向家人開口。他們認為這是一種獨立自主的表現,當自己有能力賺錢買自己想要的東西之後,期待家人會認可他們能夠自食其力。當家人認可他們之後,進而獲得更多的信任、自由與自主。我這才發現,原來人們對於青少年的成見,往往來自於不信任青少年的決定,不了解青少年重視的是什麼?甚至不願意傾聽他們的聲音。以至於僅用自己的立場來思考事情,一味地否決青少年的請求,使得青少年必須等到18歲之後,甚至運用各種方式尋求自由、找回自主權。因此,我們需要正視青少年的需求,就像消費不僅僅只是消費,可能是一種爭取自身權益的方式。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