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威撰台北報導】立委與民間團體在國際婦女節前一天召開記者會,表示希望透過修法或立法,讓一定比例的政黨補助金可用於鼓勵女性參政。加入呼籲的學者認為,藉由挪用補助款,有助於改變基層政治的性別生態。
國際婦女節前夕,婦女新知與立委尤美女建議,政府及政黨應將政黨補助款拿出一部分來培養女性參政,從基層里長做起,以女性觀點治理社區,讓基層政治更能回歸專業服務以及社區的多元需求。
挹注資源 培養基層女性政治力
婦女新知基金會監事黃長玲指出,女性從政比例,愈基層比例愈低,村里長作為最基層的民選首長,女性只占12.03%。她認為,里長最接近日常生活政治,很適合女性擔任,但是女性比例卻是最低,十分可惜。
不過,根據中選會公布的資料,2010年2次(年中各縣市與年底直轄市)村里長選舉,共選出7,831名村里長,政黨提名占2,491人,僅占31%,其餘5,340人則是無黨籍。換言之,透過政黨補助款來提高女性參政是否為有效的途徑?
其實有政黨立場 只是沒表態
同時是台大政治系副教授的黃長玲指出,要當選村里長確實不需使用政黨符號,但即使村里長沒有明確表態,實際上仍有清楚的政黨傾向。一到選舉動員,村里長就是樁腳,幫特定政黨人士動員,而實際經驗也顯示,即使地方派系動員較不明顯的台北市,村里長與議員之間也存在著合作關係。
依目前現況,想要參選的女性,跟男性相比,仍面臨資源較少、政治人脈相對薄弱等問題。黃長玲認為,政黨如果可以提供一部分資源,對公共事務有興趣的女性便能獲得培練政治能力的機會。
在黃長玲看來,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目前政黨不願挹注基層,但如果制度發生改變,基層村里長不願表態的情況也會跟著產生變化。
按目前選舉的投票人數,乘以1票50元的補助金,兩大黨經過一次選舉,大約可獲得4億的補助金。黃長玲希望,這筆通常用於維持黨務運作的龐大資金,可以部分挪作女性參政基金。
改變男性的政治文化
一直以來,台灣持續關注婦女參政的議題,但隨著女性比例的攀升,是否對既有的政治文化與政策產出發揮實質影響?
自從《地方制度法》於1998年公布以來,地方公職選舉的婦女保障名額也開始鬆動社會價值。
黃長玲提到,地方政治人物依循子承父業的模式被打破,女性開始繼承家庭的政治資源,台南的王昱婷、雲林的張嘉郡都是例子。
另外,在女性過少的情況下,不易看見影響效果。黃長玲表示,過去有研究指出,女性比例太低,結果未獲重視,進入議場才發現事情已經被男人喬好。學者黃淑玲先前也曾研究過男性議員的「喝花酒」文化,發現喝花酒文化使得女性議員不得其門而入。但黃長玲認為,如果1/3的立委是女性,男性就必須回到議場進行討論。
況且,喝花酒與貪瀆具有某種程度的關聯性,儘管女性未必本質上操守較好,但黃長玲認為,女性加入議事,有助於提升政治的開放性與透明度。
女性加入 助提升政策效率
至於女性參政對政策產出的影響,本土研究不多,但黃長玲指出,國外有研究發現,女性參政比例較高的國家,政策產出較具「進步性」,會更重視健康、醫療、教育等議題。
另外,黃長玲援引國內政治學者黃秀端的研究指出,女性參政比例提高,可能有助於議事效率的提升,譬如女性議員最多的教育委員會,就是議事效率最高的委員會。黃長玲認為,這與願意溝通、願意達成共識、願意解決爭端有關。
此外,女性國會議員雖然未必特別支持友善女性的政策,但黃長玲指出,至少女性議員不會明顯反對,且較不可能對性別議題採置之不理的態度。
黃長玲還提到,若按公民監督國會聯盟評選的「優秀立委」,女性議員表現優秀的比例偏高,被列入「待觀察名單」的立委則大多是男性。
基層男女比 仍有進步空間
為了鼓勵婦女參與政治,根據目前尤美女所提的《政黨法》草案,要求提撥5%的政黨補助款,用於培育女性、農漁民、勞工、身心障礙者、原住民、新移民等多元參政人才,而用來培育各類女性人才的經費不得低於總額的1/2。
黃長玲表示,過去20年來,國會議員的女性比例已從20%提升至超過33%,有較為顯著的上升。但在基層部分,男女比例變化十分有限,從性別平等角度來看,這個問題需要克服。
(圖說)立委尤美女與婦女新知基金會7日召開記者會,主張透過提撥政黨補助金的方式鼓勵基層女性參政,左起分別是台大政治系副教授黃長玲、婦女新知董事長陳宜倩與立委尤美女。(圖/婦女新知 文/李威撰)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