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性]性別強心丸:男性化、女性化有差這麼多嗎?

■王晧安

小斯跑來跟我說,她之前打扮比較男性化,上國中之後變得比較像女生。

小斯在線上和國小朋友聯繫,大家看到她現在的照片都很懷疑:「這真的是小斯你嗎?」小斯很疑惑,這就是我啊?你們是怎麼了?
對我來說,男不男性化、女不女性化都好。性別化的言行舉止會影響他人如何看待自己。每個人都有男性化的一面,也有女性化的一面。有趣的是,這些特質明明在不同性別的人身上都有,卻被編排為「男性化」與「女性化」兩類。

從小,人們習慣用「性別化」的外觀,冠以不同的稱呼,像是「哥哥」、「叔叔」等男性化的稱呼,「姐姐」、「阿姨」等女性化的稱呼。一方面教導孩子見人要有禮貌地打招呼,同時也教導了如何對不同的性別特質、性別象徵進行「編碼」,這樣的人編碼為「男性」,那樣的人編碼為「女性」。如果編碼錯誤,還會被更正。

這學期帶領小團體,一名成員不知為何,稱呼我為「圍圍『姐』」,馬上就有其他團體成員糾正他說:「帶領者是男的耶!幹嘛叫他『姐』。」我馬上接著說:「沒關係,叫我『圍圍姐』是可以接受的。」對我來說,這是一種性別遊戲,叫我「圍圍哥」也好,「圍圍姐」也好,不都是我嗎?無論其他人怎麼看我這個人的性別、性別認同、性別特質,我知道他在叫我,我也不會感到不適,又有何不可?

原本只有這位同學叫我「圍圍姐」,過一陣子,其他成員竟然也跟著叫「圍圍姐」,剛開始像是叫好玩的,叫久了也就習慣了。只是團體結束了,有些成員仍會來辦公室找我,大叫「圍圍姐」,不知道其他辦公室裡的老師怎麼想?我想,阿斯和我一樣的心情吧!無論男性化/女性化的打扮,男性化/女性化的稱呼,「我」不就是「我」嗎?

阿斯又跟我說:「男生很可憐。」我很疑惑,我問他:「哪裡可憐?」她說,她看到學校裡的女老師,可以穿裙子、穿長褲、穿短褲,可以染髮,可以穿涼鞋,可以換各種不同的衣服,但是男老師就很可憐,都是穿長褲、穿襯衫、穿皮鞋或布鞋,男生穿短褲也都是及膝的短褲,也不能更短。阿斯很慶幸自己生為女生。

阿斯的一席話真是深刻地講出我心底話,因為我是喜歡穿短褲趴趴走的這種人呀!但不知為何,就是不敢真的穿短褲到學校。還記得剛到學校實習時,實習指導教師跟校長都不斷交代我們,服裝要穿正式一點,不要像某些男老師一樣不知分寸,穿短褲到學校。那時的交代,影響了我現在的穿著,真的會擔心有人說閒話。

但究竟,我在台上教學,用我的生命陪伴個案及團體成員,是我的衣服、褲子在教學、陪伴當事人,究竟這套性別化的社會規範在規範什麼呢?是有意義的規範嗎?

無論如何,我認為一個人的存在、一個角色的功能,比這些毫無彈性的性別二分的規範來說,重要得太多了。


(Bravo!台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理事長)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